[发明专利]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7579.1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菱鲆 健康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 Scop hthalmus max imus ) 是原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底栖海水鱼, 隶属于鲽形目, 鲆科, 菱鲆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北海、黑海及地中海一带。由于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 生长速度快, 肉质鲜美, 容易接受人工饲料, 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 相继成为欧洲及南美智利等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开发对象。
自1992 年大菱鲆被引入我国以来, 其养殖已从山东快速辐射到北方沿海各省, 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单位滥用违禁药物,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菱鲆生产与销售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突破了大菱鲆养殖的关键技术瓶颈。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菱鲆健康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养殖环境: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 面积12~ 20m2, 深0. 7~ 1. 0 m; 中间培育池为圆形或方形水泥池, 面积30~ 50 m2, 池深0. 8~ 1. 0 m, 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 个/L,盐度在20 以上;光照:500lx~1500lx,均匀、柔和、不刺眼;水温: 15℃~18℃;盐度:适宜盐度为25~30;pH维持在7.6~8.2 之间;溶解氧:大于6 m g / L;
(2) 受精卵的孵化:大菱鲆受精卵经充分漂洗, 在30*10-6 的PV 碘溶液中消毒15min 后, 即放入专用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内孵化, 孵化密度一般为20 万粒/ m2左右,孵化水温一般控制在13℃, 孵化仔鱼1 天~5 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 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1 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光照强度400~700lx, 充气保持微波状, 使用孵化网箱时在箱外充气, 适当加大充气量, 其他理化因子经检测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4h 清理沉底死卵一次, 以免败坏水质;
(3) 苗种培育:在13℃水温条件下经110~ 120h 的孵化即可出苗, 出苗后及时转移到苗种培育池, 培育池规格1~ 3m2 不等, 0. 6m 深, 方形, 培苗密度2 万~ 3万尾/ m2。进苗开始, 每天提升水温0. 5℃, 达到15℃保持稳定,加大换水量达到3~ 5 倍/ d, 一般保持每日吸污2次, 及时清除死亡个体, 光照逐渐增加到1 000~2 000lx,6 日龄之内尚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 不投饵, 加入适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培育水体的微绿状态,此时初孵仔鱼活动能力较弱, 充气不需太大, 保持微波状态,6d 以后, 卵黄囊已经萎缩, 卵黄已基本被消耗, 仔鱼开始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 用4~ 5d 的时间逐渐提高培育水温到17℃, 并保持到培苗结束,及时投入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供鱼苗开口摄食, 投放量在5~ 10 个/ ml,加大换水量至6~ 10 倍/ d, 并加强对池底的吸污管理,这一时期, 仔鱼很纤弱, 充气仍保持微波状。孵化后第6~ 8d 是喂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若饵料供应不足, 难以顺利完成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转化, 一般保持水体中轮虫个体10 个/ ml,在开鳔前的第8~ 9 日龄,适当减少投喂量, 轮虫密度降到5 个/ ml 以下对开鳔很有好处, 估计可能是由于仔鱼摄食减少给鳔管留出较大的空间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阳能发电为供电源的诱蚊产卵灭蚊装置
- 下一篇:催化燃烧床炉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