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旋深拉深凸台的旋压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7814.5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潘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襄阳旋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D35/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旋深拉深凸台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制旋压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取代小直径深拉深工艺的“推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环保、节能要求的不断深化,发动机明显趋向轻量化、小型化。在有限的发动机布局空间内布置几百种零部件,同时功能不断增加,带来很多零部件必须异型化。对于需要深拉深小凸台的异型产品,如果采用传统拉深工艺,根据拉深系数可能要多次成型,成型后圆弧部分存在减薄、材料折叠等问题,降低产品最终强度。总体来看,这种产品采用拉深工艺加工难度大,对材料可加工性要求高。
带有小凸台的薄料异型产品采用拉深成型难度主要是,因为小凸台高度大于直径,而且相对产品外径直径小很多,其拉深系数很小,需要多次逐级拉深成型(如图1所示)。如果任一次拉深系数过小都会出现减薄,因为材料本身就是薄板,甚至出现破裂现象。而且材料经过多次拉深会出现硬化现象,每经过一次拉深成型,毛坯的可拉深系数都会变小,需要更多次的拉深才能完成工艺要求。每次拉深小凸台圆弧部分都会不断减薄,如果凸台圆弧半径要求较小,更加深了成型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多次拉深成型带来小凸台圆弧部分减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推旋深拉深凸台的旋压工装。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压设备上设有用于夹紧待加工工件的上夹紧轴、下芯模;上夹紧轴经轴承装于上模固定座;上模固定座经上联接盘与旋压设备上主轴相连;下芯模经螺钉固定于下模固定座;下模固定座经下联接盘与旋压设备下主轴相连;推旋旋轮固定于旋轮固定座;旋轮固定座装于旋压设备侧缸主轴;所述下芯模上部为与推旋旋轮配合旋压的纵截面为凸字形的凸台。
所述推旋旋轮旋压面平行于下芯模中心轴线。
所述推旋旋轮纵截面两端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推旋旋轮中心轴线与下芯模中心轴线所夹锐角为45度。
本发明所说的推旋旋轮的工作面是一个“立面”,通过专用旋轮座保证旋轮“立面”朝向待旋压毛坯。首先,还是通过简单拉深成型出基本形状做为旋压前毛坯,然后通过推旋旋轮直接进给,毛坯在旋转过程中受到旋轮的挤压,逐步成型达到要求。因为整个推旋过程,毛坯都是点受力,成型速度较慢,可以避开“拉深系数”的影响,越过多次成型,一步到位。旋压后,通过一次拉深精整将圆弧部分成型到成品要求,大大减小的拉深成型次数,圆弧部分厚度基本上没有减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拉深工艺拉深成型工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装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应用后的工艺示意图。
图中,1、小凸台的直径,2、小凸台的高度,3、小凸台的圆弧,4、上夹紧轴,5、下芯模,6、待旋压毛坯,7、上模固定座,8、上联接盘,9、下模固定座,10、下联接盘,11、推旋旋轮,12、旋轮固定座,13、进给方向,14、旋压面,15、立面旋压后的产品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小凸台的直径1相对小凸台的高度2偏小,同时小凸台的直径1只有产品外径的1/9,属于难度较大的深拉深凸台,而且小凸台的圆弧3只有0.5mm,更增加产品的成型难度。
图2中,按照传统的拉深工艺,从圆饼料开始,需要十次拉深成型工序。 而且成品小凸台的圆弧3因为减薄,出现了明显的“缩颈”现象,说明材料已失稳,处于破裂的边缘。
图3中,旋压设备上设有用于夹紧待旋压毛坯6的上夹紧轴4、下芯模5;下芯模5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固定座9,上夹紧轴4与上模固定座7之间有轴承,以保证旋压过程和产品随动,避免打滑磨伤工件;上模固定座7、下模固定座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联接盘8、下联接盘10;上、下联接盘通过螺钉固定在旋压设备上;推旋旋轮11装在旋轮固定座12上,旋轮固定座12和旋压设备侧缸通过燕尾槽联接。
工作时,上夹紧轴4下行贴死下芯模5,压紧待旋压毛坯6;旋压设备主轴启动,带动下芯模5旋转,上固定轴4和待旋压毛坯6随动。推旋旋轮11固定在旋轮固定座12上,由旋压设备侧缸带动沿进给方向13工进,推旋旋轮11的旋压面14是一个立面,它和产品轴向保持平行,在工进过程中,旋压面14接近并开始挤压待旋压毛坯6,逐步成型为立面旋压后的产品形状15。
图4中,前两步工序仍按正常的拉深工序加工,第三步旋压工艺,采用图3所示本发明装备加工。之后再增加一次精整拉深工序,总共四步工序完成,而且小凸台的圆弧3只有一次成型,基本上没有减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襄阳旋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襄阳旋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检测仪器平面源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手脚表面污染监测仪校准的手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