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7869.6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4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管新海;高永明;赵建平;费万春;张欢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84 | 分类号: | D01F6/84;C08G63/672;D01D5/08;D01D5/088;D01D5/16;D01D10/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超高速 可控 收缩 复合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以质量分数计,它的组份包括70%的对苯二甲酸和30%的乙二醇,其特征在于: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质量分数的总量为100%计,它还包括0.1~2.0%的聚乙二醇, 0.005~0.010%的二甘醇,0.01~0.05%的季戊四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它的断裂强度为1.90cN/dtex~2.9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0%~35%,网络度为20个/米~30个/米,沸水收缩率为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它的规格为110dtex~155dtex/108f~192f。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及工艺条件如下:
(1)以质量分数为70%的对苯二甲酸和质量分数为30%的乙二醇为原料,再加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总质量分数0.1~2.0%的第三组份聚乙二醇、0.005~0.010%的第四组份二甘醇和0.01~0.05%的第五组份季戊四醇进行共聚合,制得五组份单体共聚酯熔体;
(2)将五组份单体共聚酯熔体经熔体管道及增压泵增压输送至纺丝箱体,纺丝温度为290±2℃;
(3)由两个计量泵将熔体分成两路,分别经纺丝组件和喷丝板挤出成为熔体细流后,冷却固化形成两束丝;采用侧吹风冷却固化工艺,侧吹风的工艺条件为:风速0.30~0.50m/s,风温22±2℃,湿度75±5%;
(4)将其中的一束丝经油轮上油,预网络,温度为100℃~110℃、速度为1400m/min~1700m/min的第一拉伸辊进行拉伸和温度为90℃~100℃、速度为4240m/min~4550m/min的第二拉伸辊进行热定型后,得到FDY丝;将另一束丝由喷油嘴上油,经两个导丝盘牵引后,得到POY丝;
(5)将得到的FDY丝和POY丝同时输入并丝器和主网络器进行复合,以4200m/min~4500m/min速度进行卷绕成型,制备获得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组份单体共聚酯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620dl/g~0.660dl/g,熔点为254℃~258℃,端羧基含量为27mol/t~33mol/t。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组份单体共聚酯熔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质量分数为70%的对苯二甲酸和质量分数为30%的乙二醇为原料,加入催化剂乙二醇锑,添加剂磷酸三甲酯、醋酸钴、醋酸钠,搅拌混合后经第一酯化釜、第二酯化釜酯化反应后进入预缩聚釜反应,再经过15μm的过滤器后进入终缩聚釜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酯熔体;所述的第一酯化釜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190~200℃、压力60000~80000Pa,反应时间90~120min; 所述的第二酯化釜酯化反应中,按质量分数计,相对于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总量,分别加入0.1~2.0%的聚乙二醇,0.005~0.010%的二甘醇,0.01~0.05%的季戊四醇和0.3%的二氧化钛,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00~210℃、压力35000~55000Pa,反应时间60~90min;所述的预缩聚釜反应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30~240℃、压力3000~5000Pa,反应时间50~70min;终缩聚釜的缩聚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230~240℃、反应压力80~120Pa,反应时间120~1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8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