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农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8222.5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0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永林;贾立国;崔亚超;杜文亮;樊明寿;张子义;陈杨;陈伟;常荣;韩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永伟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作 马铃薯 微垄覆膜侧播 农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农艺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全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种植,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既可以作粮食用,也可以作蔬菜用。在我国,主要的生产区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而这些省区多数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何积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对于提高旱作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积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的主要方法即起垄、覆膜,然而当下还停留在人工实施完成的阶段,人工实施完成,取土不方便、劳动强度大、薯种定位难、生产效率低,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将农艺、农机融合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农艺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农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沟施肥;
b、播种;
c、起垄;
d、喷洒除草剂;
e、铺膜;
f、重复步骤a-e。
所述的开沟施肥步骤a为:在整好的土地上利用施肥开沟器开出两行相距600mm、距地面深130mm的施肥沟,将肥料条播在施肥沟内。
所述的播种步骤b为:利用播种开沟器在每一行施肥沟左、右两侧的170mm处分别开出距地面深80mm的种沟,播种机构将薯种点播在种沟内,按照“品”字形点播,穴距270mm。
所述的起垄步骤c为:利用圆盘覆土铲和起垄铲对施肥沟、种沟覆土,一行施肥沟以及其左右两侧的种沟形成一个垄,这样就一次形成了两个垄,一次形成的两个垄之间形成小垄沟,整形器对垄面整形,每一垄的垄底宽500mm,垄高120mm,小垄沟的宽度为100mm,每一垄上的薯种分布在垄的两侧。
一次成形的两个垄与相邻的一次成形的两个垄之间形成大垄沟,大垄沟的宽度为300mm。
所述的铺膜步骤e为:铺膜机构将宽1700mm的地膜铺在一次成形的两个垄上,膜中间用压膜轮压紧并扎渗水孔,同时从地膜的前方取土覆盖;左、右展膜轮将地膜拉展,左、右铧式覆土铲对膜两边覆土。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该农艺方法采用一膜双垄,减少了单行覆膜行间土地裸露面积,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
(2)垄上覆膜可以使垄间有效富集雨水,尤其是可以将10mm以下的无效降雨汇集,使垄底面水分成倍增加。将薯块在垄面底侧播种,克服了垄上播种马铃薯根系水分吸收困难以及沟播使块茎和根系生长土层变薄的劣势。
(3)该农艺方法巧妙的把富集雨水灌溉和覆膜效应集成到一起,起到了膜面积雨、覆盖抑蒸、垄沟侧播(实现利用无效降水进行有效灌溉)技术融为一体的作用。有效促进了马铃薯生长发育,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増产效应十分显著。
(4)通过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喷药、覆膜的农艺措施,不仅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减轻了风、水对裸露土壤的侵蚀,提高了土壤肥力,扼制了沙尘的产生,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是农业综合抗旱的一种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断面图(一个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农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沟施肥,为了保证施肥和播种效果,在开沟施肥之前进行精细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种子发芽;在整好的土地上利用施肥开沟器开出两行相距600mm、距地面1深130mm的施肥沟3,将肥料条播在施肥沟3内;
b、播种,利用播种开沟器在每一行施肥沟3左、右两侧的170mm处分别开出距地面深80mm的种沟,播种机构将薯种点播在种沟2内,按照“品”字形点播,穴距2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