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翅式换热器及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8728.6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黄逊青;谭来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0 | 分类号: | F28F1/30;F28F9/0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翅式 换热器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其组件,适用于家用燃气热水器、燃气采暖炉、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等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器具结构设计和传热性能的需要,多数情况下,管翅式换热器中的传热管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焊接过程是一种冶金过程,焊缝质量难以检验,所以焊缝缺陷是常规管翅式换热器的主要工艺(过程)缺陷。现有的免焊接型管翅式换热器存在换热性能较弱等问题,例如:一些换热器利用长孔结构实现管道与翅片之间的联接,由于材料性能的原因,常用材料制造的换热器采用这种方式联接,由于传热管的截面为圆形,在每个传热管道截面上和翅片之间的接触面为半个圆弧,因此接触面积较小,而且传热管在长孔中受力时难以固定其相对位置,传热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压力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明显低于焊接型换热器的传热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压力,所以这类结构的换热器与常规的焊接型换热器相比,以相同的材料消耗或相同的外形尺寸作为比较基础,免焊接型焊接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不足焊接型的一半,且在高热流密度的应用条件下,会导致难以适应。如在应用于燃气热水器时,可能导致翅片在高燃烧负荷且小流量的条件下,换热器的翅片烧损,进而使换热器无法使用。而这类换热器在制冷等较低温度和较低热流密度的应用场合,由于换热效率过低,导致系统热工性能以及热力效率显著降低。此外,由于开孔面积较大,翅片加工过程产生的边角废料比焊接型换热器翅片多数倍,制造成本因而较高。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管翅式换热器及其组件进行了研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其组件,可增加传热管与翅片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换热效率,因而在用于燃气热水器的高燃烧负荷且小流量条件下,可避免翅片烧坏,而在用于热泵、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处于较低温和较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可提高热工性能和换热效率,同时减少翅片上的开孔面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翅式换热器包括翅片、传热管,翅片为多片且其上设有穿插传热管的孔,传热管由1条管折弯而成,每片翅片上仅设有1个所述的孔且所述的孔为圆形孔。
所述的传热管与孔过盈配合。
所述的传热管可折弯成横向或竖向或斜向U型结构。
还包括端板,所述的端板上设有与所述传热管折弯部相对应的固定孔,端板通过固定孔安装在两端翅片的外侧。
所述的翅片、传热管由铝或铜或钢铁材料制成。
所述的翅片、传热管由铝、铜、钢铁中任意两种或三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
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进水管、介质出水管、1个以上的所述的换热器,介质进水管与传热管的进水口连通,介质出水管与传热管的出水口连通。
本发明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采用翅片为多片且其上设有穿插传热管的孔,传热管由1条管折弯而成,每片翅片上仅设有1个所述的孔且所述的孔为圆形孔的结构,传热管截面的整个圆周与翅片接触,同时,传热管在整个圆周上均承受翅片的压力,明显改善的传热管与翅片之间的传热性能,本发明在燃气热水器处于高燃烧负荷且小流量条件下,可避免翅片烧坏,在热泵、空调器等产品的制冷系统处于较低温和较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可提高热工性能和换热效率,此外,减少了翅片上的开孔面积而产生的边角废料,可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端板1后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传热管3与翅片2接触处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圆孔翅片2与传热管3传热区示意图。
图5为现有长孔翅片2与传热管3传热区示意图。
图6为多个本发明结构组成的换热器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端板1、翅片2、传热管3,翅片2为多个且其上设有穿插传热管3的孔4,孔4包括设在其边沿的翻边,传热管3由一条管折弯而成,利用管延展性好,成型容易的优点,直接将一根管折弯成传热管3,从而省去直管与弯管部的焊接工序,可避免焊缝存在,大幅度提高传热管3整体的气密性,每片翅片2上仅设有1个所述的孔,这样可以将单个翅片2做的体积小,组装方式灵活多变,便于将一根管折弯成横向或竖向或斜向U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