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8967.1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6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茹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茹芹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33/1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五***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胆道 蛔虫病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胆道蛔虫病是因蛔虫进入胆道而引起的一种蛔虫异位病,临床中广大农村常见,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本病由饮食不洁、肠道感染机蛔虫所致,复因肌饱失常或因发热、脏腑寒湿等诱因,或累及胰腺,或犯肝脏,均可导致肝胆气郁,致使疼痛,肝气犯胃,胃气上送则恶心呕吐、胆道被阻、胆汁外溢、胃肠运化失司,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发此病,目前,在医药行业中,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西药、针剂类治疗蛔虫病的药物,虽然起效快,当时便可缓解症状,但是很难达到彻底除根,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乌梅10-15、使君子2-4、黄连1-3、木香3-5、枳实2-4、川楝子5-7、鹤虱2-4、牵牛子8-10、茴香根3-5、石榴皮2-4、连翘4-6、金银花10-15、射干3-5、苍术8-9、炒白术3-5、兔耳风2-3、旋鸡尾2-3、番薯藤10-12、花生藤4-6、鱼鳅串1-2、算盘子1-2和一把伞1-2。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乌梅12、使君子3、黄连2、木香4、枳实3、川楝子6、鹤虱3、牵牛子9、茴香根4、石榴皮3、连翘5、金银花12、射干4、苍术8.5、炒白术4、兔耳风2.5、旋鸡尾2.5、番薯藤11、花生藤5、鱼鳅串1.5、算盘子1.5和一把伞1.5。
用量和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诸药合用共奏驱蛔利胆、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本发明的中药服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生产成本低,是治疗胆道蛔虫病的理想药物,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乌梅12、使君子3、黄连2、木香4、枳实3、川楝子6、鹤虱3、牵牛子9、茴香根4、石榴皮3、连翘5、金银花12、射干4、苍术8.5、炒白术4、兔耳风2.5、旋鸡尾2.5、番薯藤11、花生藤5、鱼鳅串1.5、算盘子1.5和一把伞1.5。
用量和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
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男,12岁,脘腹剧痛,时作呕吐,大便中见蛔虫卵,B超示胆道蛔虫,确诊为胆道蛔虫病,服用本发明中药4剂,腹痛明显减少,排出2条蛔虫,呕吐停止,继续服用5剂,痊愈,后经回访未复发。
病例2:刘某,男,19岁,腹痛、呕吐不止,大便中见蛔虫,检查确诊胆道蛔虫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服用5剂后,腹痛、呕吐缓解,并排出5条小蛔虫,继续服用2剂后,腹痛、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3:陈某,男,22岁,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确诊为胆道蛔虫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服用5剂后,即有蛔虫排出,腹痛、呕吐症状大大缓解,继续服用3剂后,诸症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茹芹,未经杨茹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烯烃转化装置开工催化剂加剂方法
- 下一篇:上瓶进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