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9435.X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田金金;甄剑飞;曾县明;单国红;管敏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145 | 分类号: | C07C69/145;C07C67/29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甲基 丁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中间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简称为五碳醛,结构如式(Ⅰ)所示,是合成维生素A的关键中间体,目前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二甲氧基丙酮法,环氧乙烷法,异戊二烯法及丁烯二醇法等。
美国专利US5453547公开了一种二甲氧基丙酮法制备五碳醛,以二甲氧基丙酮1为原料,与乙炔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2,然后与醋酸酐反应得到相应的化合物3,再在Cu系催化剂的作用下双键异构得到化合物4,最后水解得到五碳醛。该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由化合物2到3是一个叔醇的酰化过程,由于叔醇的羟基位阻较大,因此收率较低。反应式如下:
美国专利US4873362公开了一种环氧丙烷法制备五碳醛,该制备方法以环氧乙烷5为起始原料,在乙酸中得到乙酰氧基乙醇6,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酰氧基乙醛7,再与丙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五碳醛。该工艺的问题在于氧基乙醛极不稳定,难于保存,最后一步羟醛缩合反应副反应较多,难于控制。反应式如下:
美国专利US5424478公开了一种采用异戊二烯法合成五碳醛的方法,该方法以异戊二烯8为原料,与次氯酸钠作用反应得到化合物9和10,然后用醋酐酰化得到化合物11,最后氧化得到五碳醛。该反应要产生大量的废水。
美国专利US4124619公开了一种采用丁烯二醇法制备五碳醛的方法,该方法以1,4-丁烯二醇12为原料,首先用醋酐酰化得到1,4-丁烯二酯13,然后在贵金属Rh催化剂作用下用高压反应与CO/H2混合气作用得到化合物14,接着在质子酸作用下脱羧酸得到烯醛醇酯,最后通过双键异构得到最终的产物五碳醛。综合来看,该工艺的原子利用率极高,几乎不造成副产物,也没有废水产生,是一条较为合理,经济和环保的工艺路线。但本方法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铑系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原料廉价、工艺路线短、收率高并且对环境友好。
一种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有机溶剂中,膦试剂的作用下,环氧乙烷和丙烯醛发生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得到烯醛醇;
所述的膦试剂的结构式为PR1R2R3,其中,R1、R2和R3独立地选自C1~C5烷基和苯基;
所述的烯醛醇的结构如式(Ⅱ)所示:
(2)将步骤(1)得到的烯醛醇与乙酰化试剂发生酰化反应,得到所述的烯醛醇酯;
所述的烯醛醇酯的结构如式(Ⅲ)所示:
(3)在双键转位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步骤(2)得到的烯醛醇酯发生双键转位反应,得到所述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上述制备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本发明开发了新的合成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的路线,其中,步骤(1)采用环氧乙烷和丙烯醛作为起始原料,在膦试剂的作用下,通过C-C键的生成得到了烯醛醇,完成了产物基本骨架的构筑,然后再经过乙酰化和双键转位反应得到终产物。该合成路线避免了贵重的金属催化剂的使用,所用的原料和催化剂便宜易得,并且路线较短,总收率较高,而且反应中产生的废水较少,对环境友好。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能将原料充分溶解的有机溶剂,作为优选,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芳香烃类溶剂;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苯、甲苯和对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采用这些溶剂时,环氧乙烷和丙烯醛发生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的收率高,副反应少。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无特别严格的要求,能够将原料充分溶解即可。
步骤(1)中,所述的膦试剂为苯基膦或者低级烷基膦,作为优选,所述的膦试剂为三甲基膦、三丁基膦或者三苯基膦,此时,反应的副反应较少,反应收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形紧身袜
- 下一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