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发芽麦粒制备桑黄菌丝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50294.3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凌爱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爱秋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14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芽 麦粒 制备 菌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发芽麦粒制备桑黄菌丝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是珍稀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入药。它主要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其主要功能为抗癌,抗纤维化,抗氧化,其治疗癌症的有效率达90%以上。桑黄在生物抗癌领域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抗癌功效的真菌,其在抗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名第一,是国际医药界与保健品行业抗癌产品生产原料。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
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桑黄多糖是从桑黄的菌丝体、子实体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研究证实,桑黄多糖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抗癌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等作用。
目前,制约着桑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因素主要有:1、桑黄野生资源日益匮乏,野生桑黄资源难以恢复,致使桑黄子实体无法大量形成;2、桑黄对环境敏感,生长期长,人工栽培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了因为野生桑黄资源的不足及人工栽培难度大导致桑黄子实体无法大量产出继而影响桑黄药源的应用问题,经过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现在通过生物深层发酵技术开发出全新的一种桑黄产品——桑黄菌丝体。
研究表明,桑黄菌丝体的有效成分和子实体一样。通过生物深层发酵技术生产桑黄菌丝体,其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及稳定等特点,是人工培养桑黄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生产桑黄菌丝体所用的原料主要为粮食精料,如玉米粉、黄豆粉等,在此原料基础上添加些无机盐元素为碳、氮源,桑黄菌丝体培育出来后再通过烘干并粉碎成粉状物。然而,通过烘干的桑黄菌丝体其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另外,用这样的工艺生产出来的桑黄菌丝体产品除了产品本身具有的功能、功效外,其产品形成的形态差、口感不佳,甚至无任何味道,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产品推广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用发芽麦粒制备桑黄菌丝块的方法。具体包括:用发芽小麦粒和不含无机盐的营养液组成生产用培养基,用桑黄液体菌种作为菌种,把握好液体菌种的接种方法及接种量,通过合理的安排生产环境将桑黄菌丝块培养出来。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发芽小麦是用普通小麦经过发芽处理后,使其营养成分发生富集性变化。虫草菌丝培养好后与发芽小麦形成另一个特色的结合体——发芽小麦虫草菌丝块,使其不但在营养、功能及功效会更加突出,而且产品的形态美、新颖、特色,口感佳等将是人们消费的新宠;小麦也由此增值数十倍甚至百倍。同时,最终产品——桑黄菌丝块的生产制备工艺,具有培育周期短、生产制备工艺简单、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产品的生产效率高及稳定等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发芽麦粒制备桑黄菌丝块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无杂质、无霉变、无异味、色泽正常、水分含量低于18~20%及发芽率是95%以上的发芽小麦粒为原料。
2、制备营养液:原料是由8%的玉米粉、6%的糯米粉、0.75%的黄豆粉、0.25%的糖、85%的水组成;制备过程是水加热前先将玉米粉、糯米粉、黄豆粉及糖混合于水中,再加热至溶液沸腾后维持3~5分钟得营养液。
3、制备生产用培养基:原料是由50%的发芽小麦粒和50%的营养液组成,制备过程是将发芽小麦粒分装于培养容器内,装入量为发芽小麦粒在培养容器内的厚度是2~3cm,并按所装入发芽小麦粒的重量比例添加营养液,最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而得生产用培养基。
4、菌种选择:选择按常规方法培养所得的菌丝及菌球大小均匀、活力强、质量好、无污染的桑黄液体菌种作为种源。
5、接种:在无菌环境下根据培养基的重量接入20~25%的桑黄液体菌种。
6、菌丝块培养:将接好种的培养容器移到培养室避光培养,在温度是20~23℃、相对湿度为60~65%的环境下培养4~5天,当菌丝长满培养基时,培养基被菌丝交织连接成块得发芽小麦粒桑黄菌丝块成品。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麦粒桑黄菌丝块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发芽小麦,就是用普通小麦经过发芽处理后,使其营养成分发生富集性变化。利用发芽小麦作为培养基质,虫草菌丝培养好后与发芽小麦形成另一个特色的结合体——发芽小麦虫草菌丝块,使其不但在营养、功能及功效会更加突出,而且产品的形态美、新颖、特色,口感佳等将是人们消费的新宠;小麦也由此增值数十倍甚至百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爱秋,未经凌爱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