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0319.X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程桦;姚直书;荣传新;汪春芹;秦勇;蔡海兵;宋海清;王晓健;郑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张向琨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头 复合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马头门施工时,采用锚网喷索一次支护,形成一次支护结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一次支护结构的表面覆盖多根型钢支架;
喷射混凝土将所述型钢支架表面填平,形成混凝土复喷层;
在所述混凝土复喷层上铺设可压缩材料,形成可压缩层;
在所述可压缩层上浇筑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支架为双层重叠式U36型钢,并且在形成所述混凝土复喷层后,还对所述型钢支架的壁后进行注浆充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层为20mm厚泡沫塑料夹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马头门施工时,采取从上向下分层施工,所述型钢支架竖直分布,并根据分层数将所述型钢支架分成相应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分层施工时,每一分层正在施工的所述型钢支架下端设置有腰梁,以向所述型钢支架提供支撑,并且所述腰梁的上一分层的所述型钢支架的下端和下一分层的所述型钢支架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腰梁的上表面、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通过多个锚固件固定到马头门的围岩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所述腰梁之后,在马头门端部两侧的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腰梁之间连接对撑梁,在所述对撑梁与上方的所述型钢支架之间连接斜撑梁,以形成整体空间结构;
待浇筑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碹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切割马头门净空间内的所述对撑梁和斜撑梁。
8.一种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包括采用锚网喷索的一次支护结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根型钢支架,覆盖于所述一次支护结构的表面;
混凝土复喷层,形成于所述型钢支架表面,用于将所述型钢支架表面填平;
可压缩层,铺设于所述混凝土复喷层上;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碹体,设于所述可压缩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支架为双层重叠式U36型钢,所述可压缩层为20mm厚泡沫塑料夹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头门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支架、混凝土喷层、可压缩层从上向下分层设置,且所述型钢支架竖直分布,所述型钢支架的节数与分层数相等;且相邻的两层所述型钢支架之间设有横向分布的腰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3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没式减温减压器
- 下一篇:一种糖醋生姜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