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片式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0717.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虹宾;杨继跃;黄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0 | 分类号: | B01D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片式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水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叠片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用来对含有杂质的液体进行过滤的装置,特别在农业灌溉领域,需要对水中的大颗粒物进行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灌溉用水。现有的叠片式过滤器在结构上基本上由壳体、叠片、叠片支架、预压弹簧等主要零部件构成。其中预压弹簧的作用是给叠片提供一个预先压紧的力,使叠片之间结合紧密,压力水穿过叠片之间的间隙,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物。
如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357011公开的一种叠片式过滤器,公告号为CN2875559公开的微灌用反冲叠片式过滤器和公告号为CN202724814U公开的农用微灌系统叠片式过滤器,均采用预紧弹簧来提供叠片之间的压紧力。
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壳体内的全部零件均浸泡在水中,在不需灌溉时,壳体内的零件则暴露在空气中。预紧弹簧如果采用碳钢制造,则在短时间内就会被腐蚀而失效;如果采用不锈钢弹簧,则在短时间内弹性衰减而失效。弹簧失效的后果是叠片之间没有压紧力,过滤器失去过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叠片式过滤器,该过滤器除去了传统的预紧弹簧,用水流压力对过滤用叠片进行压紧,该全塑料结构的过滤器不仅使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同时能极大降低清洗时所需的反冲水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叠片式过滤器,包括壳体,内套、滤芯和顶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顶盖盖合于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底面设有密封环,内套底端装于密封环与壳体内侧之间,内套顶端设于顶盖内,滤芯底端装于密封环内侧,滤芯顶端装于顶盖内,所述内套与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进水口与间隙相连通,所述内套顶端上设有第一滤水口,滤芯顶端上设有第一挡壁结构和第二挡壁结构,第二挡壁结构内设有第二滤水口,第一滤水口的位置与第一挡壁结构和第二挡壁结构的位置齐平,滤芯底端上还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
水流从进水口进入叠片式过滤器,经过第一滤水口,受到第一挡壁结构和第二挡壁结构的阻挡后进入第二滤水口,接着经过第一出水口流向第二出水口流出叠片式过滤器。
该叠片式过滤器使得水流进入第一滤水口后对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进行冲击进而对滤芯压紧,该结构取消了预紧弹簧,该过滤器由于没有金属构件而为全塑料结构,使过滤器使用寿命延长;反向冲洗时,由于没有预紧弹簧的阻力,极大降低了反冲水的水压。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将壳体内底面分为环内底板和环外底板,所述内套的底边与环外底板相接触,滤芯的底边与环内底板相接触。
内套的底边与环外底板相接触,达到该处的密封效果,水流进入内套与外壳之间时不会由该处流出,只会由第一滤水口进入内套内部。滤芯的底边与环内底板相接触,达到该处的密封效果,水流进入内套与滤芯之间时不会由该处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水口为内套顶端设有若干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的顶部形状与顶盖内壁形状相配合并接触。
从进水口进入到壳体与内套之间的水从内套顶端设有的缺口结构处进入到内套内部,实现进一步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活动连接的叠片式固定器和活动底座,叠片式固定器上端设有顶部端板,顶部端板为圆盘形结构,顶部端板(311)上设有第一挡壁结构(3a),第二挡壁结构(3b)和第二滤水口(3c);
所述内套为上端大直径阶连接下端小直径的筒状结构,连接处为水平台阶,顶部端板设于内套的水平台阶处,其直径与内套的大直径相配合。
水流从内套顶端缺口处流入内套内部后,滤芯的顶部端板位于内套的水平台阶处,将水流阻挡于顶部端板之上,水流受到第一挡壁结构的阻挡后折回后冲击第二挡壁结构,受到第二挡壁结构的阻挡后从第二挡壁结构内的第二滤水口流入滤芯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壁结构设于顶部端板的中心,为若干条状式凸起的一端相连接的结构,相邻的两个条状式凸起形成夹角θ,每个夹角θ均相等。
由于水的流动性可知,进入滤芯顶部端板上的水直接冲击第一挡壁结构的夹角θ处,受到阻挡的水流被折射并按夹角θ所对应的方向折回,受到水流冲击的滤芯被向下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壁结构数量与夹角θ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挡壁结构到顶部端板中心距离均相等;
第二挡壁结构为三块挡壁组成的“[”形结构,每个“[”形结构的缺口方向与相应夹角θ方向相对,“[”形结构的顶部与顶盖内壁形状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疲劳保健人参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测量生理信号质量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