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式丁坝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0731.1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6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栋良;方正;诸冬栋;柴良华;刘学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2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预制 丁坝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式丁坝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桩式丁坝施工工法主要研究在钱塘江等河道内快速、有效的完成预制桩沉放施工难题,充分发挥桩式丁坝的效用,以防止江河水流冲击对河岸的冲蚀破坏为基础,另外发挥丁坝可以减缓冲刷河床,改善航道,形成浅滩,保持水土、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的功能。
自1998年海塘大堤加固以来,钱塘江的潮灾不再侵害两岸居民,但是由于河道变窄,潮水更加凶险。1998年至今至少有一两百人被潮水卷走,70多人死亡。在治河工程中,丁坝是应用广泛的水工建筑物;在交通建设、河滩围垦和海涂工程中,丁坝也是常用的建筑物之一。丁坝作为广泛使用的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岩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全水生生息场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为了治理钱塘江,历朝历代发明了很多修筑海塘的做法,而丁字坝是100多年前的发明。实践证明,给大江修筑一段伸入江水的堤,可以减轻潮水对钱塘江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用寿命和抗潮强度。传统丁坝所能承受涌潮的冲击力较小,易损毁,且运行期维修工程量较大,频繁抢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式丁坝施工工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式丁坝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钢筋制作和安装:板桩中的钢筋保证位置的正确,板桩尖对准轴线,主筋接头采用电焊,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不超过50%;
(b)砼浇筑和养护:采用预制场统一预制,钢模板平整牢固,尺寸准确;18m长板桩采用分二节制作,每节9m;板桩中的钢筋保证位置的正确,板桩尖应对准轴线,主筋接头采用电焊,接头配置在同一载面内的数量不得超过50%;砼采用机械拌制,粗骨料用5-40mm,细骨料用天然中粗砂,外加砼早强剂,砼浇筑应由板桩顶向板桩尖方向连续浇筑,不得中断,用振捣器仔细捣实,筑完毕应护盖洒水养护不少于14天;
(c)混凝土浇捣:混凝土配合比将由具有相应资质试验单位根据施工使用的材料配置确定,现场拌和时,根据石料的含水率变化情况作调整,混凝土采用拌和机拌制,人力翻斗车入料磅秤计量,混凝土运输利用人力翻斗车,经人工翻拌后入仓,混凝土浇筑前,绑扎钢筋网片,制好模板,混凝土入仓后,人工平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并不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表面人工抹平、压紧,混凝土浇筑时应保持连续性浇筑结束后12-18小时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直至规范规定的期限,做好养护记录,模板的拆除时间,根据气温情况,控制在混凝土浇筑结束18小时以上,以拆模时不损伤新浇混凝土为准;
(d)施工斜坡道及便道修筑:先在斜坡道外侧与潮水接触面抛筑一层钢筋笼,同时使用挖机抛填块石混合料,当一层填筑完成后,继续沉放第二层,直到钢筋笼顶层与塘面齐平为止;便道修筑于上下游板桩间,利用抛石钢筋笼填筑,挖机抛石,与板桩施打同步进行,同时在抛筑钢筋笼之前,先对基础用钢插钎进行探测,测得其滩地高程,并选用匹配钢筋笼进行抛填;
(e)沉板桩前准备及清基:在水位退至可施打高程时,挖机先下塘对斜坡道进行整修及下平台整平,同时对板桩沉板桩轴线位置进行清基,将施工地段的大块石清理掉,利于板桩的施打;
(f)吊板桩、板桩运输及定位:吊板桩:油压振动机下塘后,汽吊在塘顶把板桩吊至下平台,在板桩放置末段处放一枕木,提高板桩放置的稳定及端正,利于下一步机械夹板桩工作;板桩运输:在板桩吊至下平台后,首先利用油压振动机的液压钳夹住板桩,然后用人工套好保险绳,液压钳钳牢板桩后将板桩垂直提起,行进至施工位置,人工扶板桩就位,其中当板桩施打到坝身距离在20米以内,采用振动机自身提板桩运输;当板桩施打到坝身距离超过坝身20m,采用挖掘机进行驳板桩运输,提高板桩施打的速度;定位:板桩定位采用油压振动机与人工扶板桩相结合的措施定位,轴线控制由施工员通过布置于塘顶的经纬仪进行指挥,控制好缝隙及垂直度后进行沉板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未经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
- 下一篇:一种电源蓄能与供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