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容式消弧线圈的自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0911.X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刘建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智电柔性输配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容式消 弧线 自动控制 方法 | ||
1.一种调容式消弧线圈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系统中性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情况判断系统运行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中性点电压幅值或相位变化量达到变化前数值的20%,触发消弧线圈控制器进行电网对地电容的检测,该检测的方式为先依据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系统等效电路图,推导得公式(1)如下:
其中、和分别为电网第一相电压、电网第二相电压和电网第三相电压;为中性点不平衡电压;、和分别为电网第一相对地电容、电网第二相对地电容和电网第三相对地电容;、和分别为第一相对地泄漏电阻、第二相对地泄漏电阻和第三相对地泄漏电阻;为相因子,;为同消弧线圈等效投入电感相并联的阻尼电阻,为消弧线圈等效投入电感,为基波角频率,所述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系统等效电路图包括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系统的电网第一相A的一端、电网第二相B的一端以及电网第三相C的一端相共接,所述的相共接的电网第一相A的一端、电网第二相B的一端以及电网第三相C的一端也同消弧线圈等效投入电感和阻尼电阻形成并联结构的一端相连接,电感和阻尼电阻形成并联结构的另一端接地,电网第一相A的另一端、电网第二相B的另一端以及电网第三相C的另一端分别同电网第一相对地电容的一端、电网第二相对地电容的一端和电网第三相对地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电网第一相对地电容的另一端、电网第二相对地电容的另一端和电网第三相对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网第一相A的另一端、电网第二相B的另一端以及电网第三相C的另一端还分别同第一相对地泄漏电阻的一端、第二相对地泄漏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相对地泄漏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相对地泄漏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相对地泄漏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相对地泄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接着针对公式(1)而言,按照电网对地泄露电阻能够忽略以及调容式消弧线圈不并联阻尼电阻的条件,能够得到公式(2)如下:
令,电网运行发生变化为运行线路的投切,再根据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系统等效电路图,能够得出改变的是电网第一相对地电容、电网第二相对地电容和电网第三相对地电容,此时中性点不平衡电压会随之改变,而改变了的幅值,改变了的相位,实时测量中性点不平衡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通过这些变化能够判断系统运行方式是否发生变化,进而触发消弧线圈控制器重新跟踪电网对地电容;
步骤2:采用三点法导出电网对地电容,所述的三点法为消弧线圈投入的三个档位分别为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各自对应的中性点不平衡电压采样结果分别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消弧线圈投入的三个档位即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时等效电抗分别为第一等效电抗、第二等效电抗和第三等效电抗,对地电容就能由如下的公式(3)导出: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容式消弧线圈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点法中的消弧线圈投入的三个档位的选择方式为将设定为消弧线圈能够投入的最大档位,设定为消弧线圈能够投入的最小档位,当时,档位导出按照如下方式得出:
设定档位为与档位中性点电压相同的对称档位,电压为档位对于的中性点电压,即此时消弧线圈投入后与系统对地电容发生谐振,中性点电压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到公式(4)和公式(5)如下所示:
根据次方程可以得到:
当时,由此得到公式(6)如下所示:
公式(6)中的能够由如下两种方式获得:
1)、可设定为将消弧线圈从最低档位依次调节到最高档位所得到的最大中性点电压值;
2)、也可近似设为系统中性点电压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智电柔性输配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智电柔性输配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9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线绕固定电阻器
- 下一篇:封堆式固化城市垃圾及医疗垃圾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