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1021.0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琛;鲁言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宝琛;鲁言和 |
主分类号: | F04C11/00 | 分类号: | F04C11/00;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16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旋转 活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包括相互连接的齿轮箱和叶片箱,齿轮箱和叶片箱的外端面分别装有轴承座,齿轮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齿轮腔,叶片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工作腔,齿轮箱与叶片箱之间形成密封腔,主动轴和被动轴分别横穿齿轮腔、工作腔和密封腔,主动轴和被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座上,齿轮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工作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叶片,主动轴和被动轴与轴承座、齿轮箱和叶片箱之间分别设有密封组件。密封性好、热稳定性好、能输送多相和变相介质、大流量、装配维修便捷、低能耗、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积自吸泵,尤其涉及一种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
背景技术
自吸泵在工业领域中各产业应用很广泛,现有技术中的容积自吸泵,受密封种类单一的限制,只能输送单相介质(固、液、气相其中一种),且由于密封结构不合理,介质泄露没有解决。而生产实际中的介质往往是多相的,且工况复杂(温差大、压差大、杂质多)。如中国胜利油田从油井抽出的原油是由温度60度的原油、水、天然气、杂质混合而成的。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具有密封性好、热稳定性好、能输送多相和变相介质(多相介质中各相介质在不同时间比例是不同的)、大流量、装配维修便捷、低能耗、性能稳定的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热稳定性好、能输送多相和变相介质、大流量、装配维修便捷、低能耗、性能稳定的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包括泵体、主动轴、被动轴,所述泵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齿轮箱和叶片箱,所述齿轮箱和叶片箱的外端面分别装有轴承座,所述齿轮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齿轮腔,所述叶片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齿轮箱与叶片箱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主动轴和被动轴分别横穿所述齿轮腔、工作腔和密封腔,所述主动轴和被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齿轮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工作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叶片,所述主动轴和被动轴与所述轴承座、齿轮箱和叶片箱之间分别设有密封组件。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由于包括相互连接的齿轮箱和叶片箱,齿轮箱和叶片箱的外端面分别装有轴承座,齿轮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齿轮腔,叶片箱与其外端面的轴承座之间形成工作腔,齿轮箱与叶片箱之间形成密封腔,主动轴和被动轴分别横穿齿轮腔、工作腔和密封腔,主动轴和被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座上,齿轮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工作腔内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上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叶片,主动轴和被动轴与轴承座、齿轮箱和叶片箱之间分别设有密封组件,密封性好、热稳定性好、能输送多相和变相介质、大流量、装配维修便捷、低能耗、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箱外支撑旋转活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叶片及进出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成示意图。
图中:1、挡圈,2、密封组件,3、挡环,4、填料,5、填料涵,6、定位挡圈,7、密封组件,8、密封套,9、齿轮箱,10、键,11、挡圈,12、被动轴,13、轴承,14、密封组件,15、齿轮,16、轴承压盖,17、轴承座,18、圆螺母,19、密封组件,20、主动轴,21、轴承,22、连轴器,23、密封组件,24、通气器,25、密封组件,26、叶片,27、吊环,28、叶片箱,29、轴承座,30、轴承压盖,31、圆螺母,32、止动垫圈,33、泵进口,34、泵出口,35、电动机,36、底座,37、联轴器,38、安全罩,39、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宝琛;鲁言和,未经陈宝琛;鲁言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1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