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冷却器的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1136.X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4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朴商雄;李学奉;李贤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冷 | ||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5月10向韩国知识产权局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3-0053396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水冷却器的泵,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定位在具有发热部件的电子装置之内或之外以经由循环制冷剂冷却由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水冷却器的泵。
背景技术
通常,水冷却器涉及通过采用水或保持诸如防蚀剂之类的化学成分的制冷剂(冷却流体)冷却发热部件,发热部件安装在诸如计算机的电子装置内并在它运行时产生热量,即,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芯片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场效应晶体管(FET)之类的发热部件。水冷却器通常包括水箱、散热器、风扇、泵、水槽、控制器等。
水箱的下表面接触发热部件的上表面,并且因此,水箱接收来自发热部件的热量以与制冷剂交换热量。此外,散热器接收来自制冷剂的热量并将热量散发到外面以冷却发热部件。泵使水槽、散热器和管子中填充的制冷剂循环。风扇使空气通过散热器用于合适的冷却。控制器控制风扇、泵等的运转。
上述关于相关技术的信息已经由本发明人在获得本发明的过程中获取。因此,该相关技术不能被视为在已经使用本发明之前已经向公众公开的公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冷却器的泵,该水冷却器经由诸如循环水之类的制冷剂冷却由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冷却器的泵,包括:包括泵室的泵室组件,其中叶轮设置成在泵室中沿预定轴线方向旋转以使泵室中的流体循环;热交换室组件,该热交换室组件包括热交换室、来自泵室组件的流体流入其中的进口、和流体从其排放至泵室组件的出口,热交换室形成在泵室组件的一侧,使得热交换室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室组件并且热交换室的另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发热部件,并且流体在热交换室中循环;和定子组件,形成在泵室组件的一侧以提供预定驱动力至叶轮。
泵室组件和热交换室组件可以形成为彼此分开的附加组件。
泵室组件的下表面和热交换室组件的上表面可以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泵室组件和热交换室组件可以沿叶轮的轴线方向堆叠。
泵室组件可以包括泵室上盖和泵室下盖。泵室可以形成在彼此结合的泵室上盖和泵室下盖中,泵室上盖包括流体从散热器流入其中的上进口部和流体从其排放至散热器的出口部,并且泵室下盖可以包括:连接至泵室上盖的上进口部和热交换室组件的进口的下进口部;和连接至热交换室组件的出口的进口孔。
叶轮和定子组件可以通过泵室上盖彼此隔开。
泵室下盖可以包括其中插入叶轮的叶轮固定部。一个或多个进口孔可以形成在叶轮固定部的至少一个侧中。
热交换室组件可以包括热交换室上盖和热交换室下盖。热交换室可以形成在彼此结合的热交换室上盖和热交换室下盖中,并且热交换室上盖可以包括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
散热部还可以形成在热交换室下盖的与热交换室下盖接触发热部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热交换室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可以引导通过所述进口流入热交换室的流体的移动路径。
第一引导部可以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边缘部;和引导部,从边缘部延伸,并且第一引导孔形成在该引导部中。
第一引导部的引导部可以连接至所述进口并设置成横过散热部。
该泵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部,形成在第一引导部和热交换室下盖之间以覆盖散热部,并且包括第二引导孔,第二引导孔形成在第二引导部的内部以具有对应于第一引导部的形状。
热交换室中的流体可以在叶轮旋转时通过泵室排放到泵的外面。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安装在计算机主机中的水冷却器的泵的视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水冷却器的泵的透视图;
图3是图示图2的用于水冷却器的泵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示用于水冷却器的泵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用于水冷却器的泵的每个组件;以及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获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其中示出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附图更完整地描述各种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多个层和区域的厚度被放大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未经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1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