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2061.7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侠和;吴欣强;韩恩厚;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高压 循环 拉伸 实验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高温高压循环水系统、慢拉伸加载装置,其中:
高温高压循环水系统包括:储水罐(1)、过滤器(2)、高压泵(3)、预热器(4)、高压釜(7)、冷凝器(9)、过滤阀(10)、背压阀(11)、流量计(12),储水罐(1)的水流循环回路上依次设置过滤器(2)、高压泵(3)、预热器(4)、高压釜(7)、冷凝器(9)、过滤阀(10)、背压阀(11)、流量计(12);储水罐(1)的水经过滤器(2)过滤后进入高压泵(3)、预热器(4),然后进入高压釜(7),从高压釜(7)流出后进入冷凝器(9)冷却,经过滤阀(10)、背压阀(11)、流量计(12),最后返回储水罐(1);
慢拉伸加载装置包括高温拉伸组件(15)、转接组件(5)、拉伸试验机(A1);高温拉伸组件(15)包括试样夹具固定组件、紧凑拉伸试样(15d)、试样夹具、水冷加载轴,转接组件(5)包括加载轴转接部件(5a)、加载轴转接部件(5a)与万向转接头(5c)的转接件(5b)、万向转接头(5c)、防漏接水盘(5d)、万向转接头(5c)与力传感器(5f)的转接件(5e)、力传感器(5f);
试样夹具固定组件直接固定在高压釜(7)内侧的高压釜釜盖(15g)上,紧凑拉伸试样(15d)固定于夹具:上夹具(15e)和下夹具(15f)之间;下夹具(15f)下方与水冷的加载轴(15i)螺纹连接,加载轴(15i)外部安装水冷套(15h),加载轴(15i)下端与转接组件(5)中的加载轴转接部件(5a)螺纹连接,通过转接组件(5)连接拉伸试验机(A1)的传动装置;
转接组件(5)中转接件(5b)下端开内螺纹,转接件(5b)下连万向转接头(5c);力传感器(5f)设置于下活动横梁(5g)上面,转接组件(5)中转接件(5e)外侧部配合上防漏接水盘(5d)。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夹具固定组件设有上夹具固定螺帽(15a)、支座(15b)、支柱(15c),支柱(15c)的一端与高压釜釜盖(15g)连接,支柱(15c)的另一端通过支座固定螺母安装支座(15b);上夹具(15e)的一端穿过支座(15b),该端通过夹具固定螺母(15a)紧固于支座(15b),上夹具(15e)的另一端夹持紧凑拉伸试样(15d)的一端;下夹具(15f)的一端与加载轴(15i)连接,下夹具(15f)的另一端夹持紧凑拉伸试样(15d)的另一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罐(1)的下端有两个进气口,分别连接一个氮气罐(G1)和一个氧气罐(G2),储水罐(1)的下端还有一个出液口和一个排液口,储水罐(1)的上部设有加液口和出气口,储水罐(1)的出气口连有排气装置(13)。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泵(7)前后端分别连接一个过滤器(2)和一个安全阀(S1),背压阀(11)前后端分别连接一个过滤阀(10)和一个流量计(1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釜(7)下端的高压釜釜盖(15g)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立柱(16)上的高压釜固定平台(17)上,高压釜釜盖(15g)与此高压釜固定平台(17)用螺栓相连,高压釜釜盖(15g)下方有三个调平螺栓,保证高压釜釜盖水平;高压釜(7)的进、出水口设在高压釜釜盖(15g)的侧面,高压釜(7)内侧的出水口上连接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伸入高压釜釜体底部,高压釜(7)外侧的进水口连接压力表和爆破阀(S2)。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拉伸试验机(A1)的立柱(16)加长,通过加长的立柱(16)增加高压釜(7)的固定空间,以及高压釜釜盖(15g)和高压釜釜体的开合操作空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高温高压循环水的慢拉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釜(7)的釜体底部与穿过上固定横梁(18)中心孔位置的单升降吊臂(8)连接,通过单升降吊臂(8)实现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20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