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接入点、网络控制器、网络设备及其负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2230.7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9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阳建军;王学寰;王舜禹;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接入 控制器 网络设备 及其 负载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点、网络控制器、网络设备及其负载控制方法。该负载控制方法包括:网络设备配置终端接入第一网络的接入条件;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若终端的测量量符合接入条件,则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信号,以允许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其中测量量为终端的信号强度和/或终端距离,终端的测量量符合接入条件包括测量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阈值、测量量的波动阈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阈值或测量量的波动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频率。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升网络接入点的频谱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接入点、网络控制器、网络设备及其负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作为一种简单廉价的无线接入技术,已成为蜂窝网络的补充被大量部署,以减轻蜂窝网络的数据业务压力,并受到用户的广泛喜爱。然而,WiFi网络在接入控制能力上的不足,极易导致与接入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得不到保证。
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WiFi网络的网络接入点的最大负载,以保证与接入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具体而言,当网络接入点的当前负载小于最大负载,且能正确解调出携带有待接入终端的第一信号的请求接入信号时,才允许终端通过网络接入点接入WiFi网络。其中,在当前负载小于最大负载时,距离网络接入点较远的终端发送的请求接入信号虽然也能被正确解调,但是该终端的通讯速率很低,极易降低整个网络接入点的频谱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点、网络控制器、网络设备及其负载控制方法,以提升第一网络的频谱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负载控制方法,包括:网络设备配置终端接入第一网络的接入条件;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测量量为终端的信号强度和/或终端距离;若测量量符合接入条件,则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信号,以允许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其中,终端的测量量符合接入条件包括测量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阈值、测量量的波动阈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阈值或测量量的波动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载控制方法还包括:若终端的测量量不符合接入条件,则网络设备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号,以拒绝终端接入第一网络;或者,若终端的测量量不符合接入条件,则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信号,以拒绝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其中,终端的测量量不符合接入条件包括测量量小于预设测量量阈值、测量量的波动阈值大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阈值或测量量的波动频率大于预设测量量波动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的网络接入点和第一网络控制器,网络设备配置终端接入第一网络的接入条件的步骤包括:网络接入点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接入点的负载,并根据负载配置接入条件,以将终端的测量量与接入条件进行比较;或者,第一网络控制器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接入点的负载,并根据负载配置接入条件,第一网络控制器将接入条件发送至网络接入点,网络接入点将终端的测量量与接入条件进行比较;或者,第一网络控制器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接入点的负载,并根据负载配置接入条件,并将终端的测量量与接入条件进行比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的步骤包括:网络接入点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网络接入点比较测量量和接入条件;或者,网络接入点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网络接入点将测量量发送至第一网络控制器,以使第一网络控制器比较测量量和接入条件;或者,第一网络控制器从终端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获取终端的测量量,第一网络控制器比较测量量和接入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2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