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的车座调角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54326.7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俞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座 调角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关汽车座椅的车座调角器,具体适用于对车身座椅调整舒适度要求很高的场合,通过对调角器旋转使得座椅达到一定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理想的坐姿。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设置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出行工具。它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很到大的变化,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快捷、出行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像汽车的防侧翻、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等都属于安全领域,而在汽车座椅配件技术领域,调角器作为汽车座椅的一个安全配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乘客的人生安全,同时调角器也对乘客座位的舒适度起到了关键的调整作用。
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应用于车身座椅的调角器多为盘式调角器,主要包括一固定盘、一活动盘和一锁紧机构。尽管其具有锁紧强度高、变位角度小、调节范围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零部件加工精度高、零件磨损厉害、角度调整的一致性难以控制等缺陷,现阶段有关调角器有相应的新产品出来,但很多由于设计比较复杂、成本高,因而只能适用于中高端等车型方面,而针对普通的车型还未有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关汽车座椅的车座调角器。
一种汽车的车座调角器,其包括调角器的导板、导板中心插孔、扭簧插孔、导块、扭簧容腔、齿盘、齿盘中心插孔、凹陷部、内凹台阶、内齿轮、主轴、大圆角部、小圆角部、长凸轮部、短凸轮部、锁紧扭簧、包圈、拨动块、动力传递凸起、拨动凸起、拨动块插孔、联动块、插孔、动力传递孔、导向孔、过渡边缘a、滑块、支撑凸起、外齿轮、导向凸起;在导板的轴向中央设置有扭簧容腔,在扭簧容腔上开设有扭簧插孔,在扭簧容腔的中心设有导板中心插孔,在扭簧容腔的周围均匀分布地设置有三个导块,锁紧扭簧卡入扭簧容腔内,锁紧扭簧的一端插入扭簧插孔内,拨动块中心开设有拨动块插孔,拨动块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动力传递凸起,拨动块的外围设置有三个拨动凸起,三个滑块相接于三个拨动凸起,滑块上设有三个导向凸起,外齿轮设置在滑块的外侧,支撑凸起设置在滑块的内侧,联动板上设置有插孔、三个动力传递孔、三个导向孔,动力传递凸起穿过动力传递孔,导向凸起穿过导向孔,导向孔上设有过渡边缘a,齿盘上设有凹陷部,在凹陷部的轴向中间设有齿盘中心插孔,齿盘的内侧面设置有内凹台阶,在内凹台阶的上边缘设有内齿轮,主轴上依次设置有大圆角部、小圆角部、长凸轮部、短凸轮部,主轴依次穿过导板、锁紧扭簧、拨动块、联动板、包圈与齿盘连接,大圆角部与导板中心插孔连接,小圆角部与锁紧扭簧的内侧连接,长凸轮部与拨动块插孔、插孔连接,短凸轮部与齿盘中心插孔连接。
所述的锁紧扭簧其有效圈数为3圈。
所述的滑块左右两个侧面嵌入导板上的两个导块之间,且滑块的高度低于导块部分不大于1mm。
所述主轴上所设置的小圆角部高度与锁紧扭簧相匹配,长凸轮部高度与拨动块插孔和插孔高度综合相匹配。
使用本发明三个滑块同时工作,能保证滑块操作时动作的同步性,从而使得拨动块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出现颤动现象,有效提高调角器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滑块与导块之间是紧密接触模式,从而角度在调整过程中精度相对比较高。该发明使用方法简单,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产品强度大,使用寿命长;零部件少,加工简单且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座调角器的左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座调角器的右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座调角器滑块与导块的接触示意图;
图中,导板1、导板中心插孔101、扭簧插孔102、导块103、扭簧容腔104、齿盘2、齿盘中心插孔201、凹陷部202、内凹台阶203、内齿轮204、主轴3、大圆角部301、小圆角部302、长凸轮部303、短凸轮部304、锁紧扭簧4、包圈5、拨动块6、动力传递凸起601、拨动凸起602、拨动块插孔603、联动块7、插孔701、动力传递孔702、导向孔703、过渡边缘703a、滑块8、支撑凸起801、外齿轮802、导向凸起80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4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