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4374.6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秦军超;郑立朋;徐雷;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驻车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停止驾驶之后,为了防止汽车出现滑车、移动等不安全状况的发生,往往需要将汽车进行驻车制动以保证汽车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汽车驻车制动的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通过汽车的手刹完成驻车制动,在驾驶员踩踏刹车踏板停车(车速为0)之后,将换挡杆挂到空档位,松开刹车踏板,之后拉下手刹将汽车的后轮抱死并熄灭发动机,从而完成驻车制动,其中手刹包括有电子手刹和机械手刹两种,均通过底盘上的刹车装置来完成;第二种,通过变速器完成驻车制动,以自动变速器为例,在汽车停车后,驾驶员通过将档位杆挂入停车档(P档)完成驻车制动,具体地,以电子控制为例,当驾驶员停车后将档位杆挂到P档时,相应的执行电机响应档座P档信号,从而执行电机带动驻车机构将变速器的输出齿轮锁死,从而完成驻车制动。
然而,上述两种汽车驻车制动的方式均需要驾驶员或相关人员手动控制完成,当驾驶员或相关人员由于赶时间、疲劳等原因遗忘时,导致未对汽车进行驻车制动操作,易使汽车发生移动等危险,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驾驶员忘记手动进行汽车驻车制动操作时,导致的汽车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能够检测汽车当前工况;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接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汽车当前工况信息,并根据汽车当前工况信息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是否满足汽车驻车工况或汽车启动工况。若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满足汽车驻车工况,所述控制单元可向驻车机构发送第一信号,若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满足汽车启动工况,所述控制单元可向驻车机构发送第二信号;驻车机构,当所述驻车机构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驻车机构能够控制汽车进入驻车状态,当所述驻车机构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驻车机构能够控制汽车解除驻车状态。
具体地,所述汽车当前工况包括:汽车当前车速、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状态以及汽车排挡杆的当前档位。
其中,所述汽车驻车工况包括:汽车当前车速为零且汽车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
具体可以为,所述汽车启动工况包括:汽车发动机处于点火状态且汽车排挡杆处于非空挡。
汽车驻车机构的控制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所述驻车机构能够通过锁死汽车变速器输出轴使汽车进入驻车状态;所述驻车机构能够通过解除锁死汽车变速器输出轴使汽车解除驻车状态。
各个单元之间的通信可以为,所述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可实时检测汽车当前车速;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可实时检测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状态;以及变速器控制单元:所述变速器控制单元可实时检测汽车排挡杆的当前档位。
一种驻车制动控制方法,使用了上述所述的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检测单元检测汽车当前工况;通过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汽车当前工况,并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是否满足汽车驻车工况或汽车启动工况,若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满足汽车驻车工况,所述控制单元可向驻车机构发送第一信号,若判断汽车当前工况满足汽车启动工况,所述控制单元可向所述驻车机构发送第二信号;当所述驻车机构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驻车机构控制汽车进入驻车状态,当所述驻车机构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驻车机构控制汽车解除驻车状态。
其中,所述驻车机构控制汽车进入驻车状态,包括:所述驻车机构锁死汽车变速器输出轴;所述驻车机构控制汽车解除驻车状态,包括:所述驻车机构解除锁死汽车变速器输出轴。
具体地,所述通过检测单元检测汽车当前工况,具体包括:通过车速传感器检测汽车当前车速;通过发动机控制单元检测汽车发动机的当前点火状态;通过变速器控制单元检测汽车排挡杆的当前档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4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