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沟道宽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Fin-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4949.4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清清;戴亚伟;王鹏飞;张卫;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道 宽度 可控 石墨 纳米 fin fet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沟道宽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Fin-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硅/二氧化硅材料组成的衬底;
位于上述衬底之上的转移石墨烯层;
位于所述转移石墨烯层之上的源/漏电极;
位于转移石墨烯层之上的栅介质层;
位于栅介质层之上的栅电极。
2.一种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道宽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Fin-FET器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在石墨烯/二氧化硅/硅的样品上悬涂150-250 nm PMMA,电子束曝光出对准标记以及Fin-FET的源/漏电极;电子 束蒸发Ti/Au,lift-off工艺剥离;
(2)在石墨烯/二氧化硅/硅的样品上,再依次旋涂40-60 nm PVA和15-30 nm PMMA,利用电子束套刻,在其上曝光出长8-15 um、宽度为450-600 nm的百纳米级线条阵列;O2等离子体刻蚀曝光处的PMMA,刻蚀到PVA层;
(3)在步骤(2)得到的结构上,原子层淀积介质薄膜,介质薄膜材料为Al2O3、HfO2、ZrO2或TiO2 ,原子层淀积介质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nm以内;
(4)在步骤(3)得到的结构上,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刻蚀金属氧化物,留下原子层淀积薄膜侧墙;
(5)以原子层淀积的侧墙作为硬掩膜保护下方的石墨烯纳米带结构,O2等离子体刻蚀PVA和石墨烯层,放入水中去除PVA和侧墙;
(6)在步骤(5)得到的结构上,原子层淀积一层high-k栅介质,再在其上悬涂150-250 nm PMMA,利用电子束套准工艺以及电子束蒸发工艺获得顶栅结构,最终得到石墨烯纳米带Fin-FET器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低温原子层淀积生长的氧化铝层,所需金属源为三甲基铝(TMA),气液源为CH3COOH、H2O或者H2O2,TMA的低温原子层淀积脉冲时间为10-15 s,吹洗时间为2-10 s;气液源脉冲时间为10-15 s,吹洗时间为0.5-5.0 s,载气流量300-400 sccm,反应腔体的温度为100~150 ℃, 反应腔体的工作压强为1~4 Tor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49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制方法
- 下一篇:具有测温系统的预混气体燃烧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