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耐冲击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8825.3 | 申请日: | 2013-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3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锋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6;C08K9/06;C08K9/04;C08K7/00;C08K3/04;C08K7/14;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冲击 汽车 保险杠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冲击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节能、环保、低成本化成为当前汽车工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以质轻塑料替代金属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是汽车工业实现以上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保险杠是汽车上最大的外饰件之一,是一种表面积大,形状复杂的薄壁大型结构部件,其对整个车辆的安全防护起着重大的作用。保险杠所用的材料不仅要求具有优异的刚性、耐老化性、耐热性、耐寒性,还要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加工流动性能。因此,国内外十分重视保险杠材料的研究。
目前聚丙烯(PP)材料在制备汽车保险杠应用比较广泛。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强度、易加工成型,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聚丙烯(PP)材料韧性和耐冲击性能较差,因此用于汽车保险时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传统的改性方法是用弹性体增韧聚丙烯,如用乙丙胶(EPDM)、POE、SBS等增韧,工艺已比较成熟,主要缺点是材料的流动性能不好,刚性和强度也随之下降。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保险杠复合材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则增加材料的流动性能,提高材料的刚性和强度,从而更加适用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主要的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和玻璃纤维增韧聚丙烯(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以下组分及含量(wt%)准备原料:
聚丙烯 40-60
碳纳米管(CNTs) 0.5-2
无碱玻璃纤维 4-8
填料 20-40
分散剂 5-10
成核剂 2-4
抗氧剂 0.5-1.5
润滑剂 1-2
(2)预处理:将碳纳米管(CNTs)和无碱玻璃纤维溶入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分散剂,磁力搅拌30min,于10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3)将(2)中预处理过的碳纳米管(CNTs)和玻璃纤维,聚丙烯,填料,成核剂,抗氧剂,润滑剂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4)将混合均匀的原料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控制螺杆机的转速为300r/min,温度为180-200℃,挤出后,冷却制粒得到产品。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具有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制备的改性聚丙烯材料,不仅耐冲击性能明显增强,而且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流动性好,可广泛适用于汽车保险杠。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所述碳纳米管为工业级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工业级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工业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外径为20-40nm,长度>50μm,纯度>90%;
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预处理,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碳纳米管团聚;
所述填料包括滑石粉,碳酸钙和硫酸镁,增大了聚丙烯之间的结合力;
所述的分散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使混合物分散均匀,提高了聚丙烯的低温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所述成核剂为增刚成核剂CA2O2,可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的复配物,使聚丙烯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避免色泽、性能发生变化;
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改善了聚丙烯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锋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锋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8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高透光率薄膜
- 下一篇:抗开裂低烟无卤电缆制备及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