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缆以及同轴光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9633.4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苑泽;苑润东;高爱荣;贡若铮;薛海龙;阎鹏宇;孟广济;苑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浩;苑泽;苑润东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7/17;H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马佑平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以及 同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光电缆以及同轴光电缆。
背景技术
光电缆(Optical power cable,OPC)是将金属导线和光纤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同路、同走向传输电能与光信息的一体化传输介质,能够起到敷设一根线就可以通电和通网络的作用。市面上现有的光电缆多采用将绝缘电力线芯和光单元平行或层绞在一起,然后在外面包覆保护套的结构,这种结构安全性差,在电力线芯绝缘老化或者过载时容易发生漏电,甚至会引起火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提出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光电缆,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电缆,包括缆芯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光单元、相线、和导线;所述相线包括相线导体和包覆相线导体的第一绝缘层;所述导线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光单元和相线位于所述导线的空心内,所述导线为零线或地线。
其中,所述相线的数量为1至3根。
其中,所述光单元包括光纤和包覆光纤的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导线的内侧包覆有第三绝缘层。
其中,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第四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零线,所述缆芯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四绝缘层外侧的地线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地线导体外侧的第五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地线,所述缆芯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四绝缘层外侧的零线导体和包覆在所述零线导体外侧的第六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零线,所述缆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空心内的地线,所述地线包括地线导体和包覆所述地线导体的第七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地线,所述缆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空心内的零线,所述零线包括零线导体和包覆所述零线导体的第八绝缘层。
这种用零线或者地线将相线包覆在内部的光电缆结构,在绝缘层老化或者线路短路、过载时,避免相线漏电和火灾隐患,保证供电系统安全。
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光电网,包括如上所述的光电缆。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同轴光电缆,包括同轴缆芯和外护套;所述同轴缆芯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光单元、单根或多根同轴的相线、导线;每根所述相线都包括相线导体和包覆在相线导体外侧的第一绝缘层;所述导线为零线或者地线。
其中,所述多根同轴的相线为2根或3根。
其中,所述光单元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光纤、包覆光纤的绝缘屏蔽层、包覆绝缘屏蔽层的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第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零线,所述同轴缆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外侧的地线导体和位于所述地线导体外侧的第四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地线,所述同轴缆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外侧的零线导体和位于所述零线导体外侧的第五绝缘层。
这种用零线或者地线将相线包覆在内部的同轴光电缆结构,避免了由于短路、过载而引起的火灾,对人体、设备、环境更安全,同时可以避免传统由于相线漏电接地等不能合闸的问题,使用更安全,更可靠。同轴缆芯的结构,抗挤压性更强,也不容易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绝缘层因挤压或磨损而破裂造成线路短路。光纤置于同轴光电缆的中心位置,能够更准确的传感同轴光电缆的温度、应力、应变等工作状态。
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光电网,包括如上所述的同轴光电缆。
本发明所提出的光电缆和同轴光电缆,采用零线或地线将相线包覆在内部的结构,在绝缘层老化或者线路过载时,避免相线漏电和火灾隐患,保证供电系统安全。采用本发明的光电缆和/或同轴光电缆搭建而成的光电网,除具有光电一体化传输的优点以外,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电缆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电缆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光电缆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电缆第四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光电缆第五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同轴光电缆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同轴光电缆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同轴光电缆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同轴光电缆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浩;苑泽;苑润东,未经张浩;苑泽;苑润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9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花鱼共养装置
- 下一篇: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