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路启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9982.6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周华波;叶昌楠;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06 | 分类号: | F16K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启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启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管路液体小流量的管路启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控阀内部结构均采用阀体与阀芯锥度配合密封,液路通道孔直接径向穿过阀体与阀芯,靠阀芯径向旋转到适当角度位置,来封堵通道孔液路结构形式。在工程应用中阀芯摩擦转动力矩大,尤其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严密,容易出现漏液和混液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控阀管路启闭机构,克服现有技术容易出现漏液和混液等故障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管路启闭机构,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芯穿过阀体并轴向固定在阀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为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垂向穿过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内开槽,所述槽内安装启闭装置,所述阀芯通过所述启闭装置连接所述弹性软管外壁。在关闭管路时,所述启闭装置压迫所述弹性软管外壁,从而阻塞弹性软管;开启管路时,所述启闭装置解除对所述弹性软管外壁的压迫,弹性软管在自身张力作用下恢复开通状态。
所述启闭装置包括钢球、套筒、阀杆、弹性元件和调节螺钉,所述阀芯外圆上开有球形凹槽,所述钢球活动置于所述套筒中,所述套筒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钢球通过套筒的开口沉入阀芯的球形凹槽内,所述钢球下端面与阀杆上端面相切,所述阀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筒间隙配合,所述弹性元件套在阀杆上,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所述阀杆上部,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连接所述阀体,所述阀杆下端面与所述弹性软管外壁接触,所述调节螺钉安装所述弹性软管下方,所述调节螺钉与阀体螺纹连接,调节螺钉可控制弹性软管的开启程度。
管路启闭机构还包括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是,当钢球处于球形凹槽内时,位于钢球下方的阀杆下端面与弹性软管外壁相切,管路为开启状态;转动阀杆,钢球被弹出凹槽时,钢球带动阀杆产生向下的位移,压缩弹性软管壁使管路闭合;再次转动阀杆,当钢球置于阀芯的球形凹槽内时,阀杆在复位弹簧和弹性软管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管路为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管路中溶液的通断切换功能,操作简单方便,防止溶液混液、漏液,尤其适用于空间小、低压力、小流量、无泄漏、不混液的特殊连接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管路启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液控阀管路启闭机构,阀体9与阀盖1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阀芯2直接穿过阀体9被平垫圈、弹簧垫圈、螺母轴向固定于一体。阀体9结构采用管路通道方式将橡胶软管7至于其中,避免了橡胶软管7在阀体9内的窜动,保证了管路正常通断的可靠性。阀芯2外圆上开有球形凹槽,钢球3置于套筒4中,套筒4与阀体9固定连接,钢球3通过套筒4的开口沉入阀芯2的球形凹槽内,钢球3下端面与阀杆6上端面相切,阀杆6的上端与套筒4间隙配合,弹性元件5套在阀杆6上,弹性元件5的上端连接阀杆6上部,弹性元件5的下端连接阀体9,阀杆6下端面与橡胶软管7贴合,软管7下方装有调节螺钉8,调节螺钉8与阀体9螺纹连接,调节螺钉8可控制软管的开启程度,当钢球3处于球形凹槽内时,软管7处于打开状态。转动阀芯2,钢球3被弹出球形凹槽时,钢球3带动阀杆产生向下的位移,压迫软管7,而软管7的下方受到调节螺钉8的支撑,从而挤压软管7,使软管7处于关闭状态。再次转动阀芯2,使钢球3与球形凹槽的位置对应时,阀杆6受到弹性元件5的张力作用,向上推动钢球3进入球形凹槽内,阀杆6活动向上的位移,解除对软管7的挤压,软管7在自身软管比的张力作用下,软管恢复开通状态。
本发明实现了管路中溶液的通断切换功能,操作简单方便,防止溶液混液、漏液,尤其适用于空间小、低压力、小流量、无泄漏、不混液的特殊连接环境。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9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心旋转片式蒸汽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厚夹矸煤层分采分运矸石回填采空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