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标签自动读写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1640.8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董仲伟;周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B07C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林弘毅;聂汉钦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自动 读写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对电子标签进行自动读写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的电子标签具有可供用户写入信息的存储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已经在广泛的领域内得以应用。因此,电子标签在出厂前需要对其读写功能是否完善进行检测,以剔除不良品。目前电子标签的读写检测一般通过工人手工操作读写装置完成,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检测容易出错并将产品错误分类,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因而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符合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的电子标签自动读写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标签自动读写设备,包括自动上料盘,所述自动上料盘的上料口与自动上料道连接,所述自动上料道的另一端与下料道连接,自动上料道和下料道之间安装有分料下料气缸;所述下料道旁安装有读写天线,读写天线与读写装置相连接;所述下料道的底部安装有不良品出口和良品出口,良品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盒;所述接料盒置于在由接料盒输送带和记忆推料气缸组成的传输装置上;所述自动上料盘、分料下料气缸、接料盒输送带以及记忆推料气缸均与电器箱连接并由其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可取代人工操作完成电子标签自动读写测试,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工作速度是人工的数倍,提高了生产效率。检测准确率高,并可自动完成良品和不良品的分类,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自动上料盘1、自动上料道2、分料下料气缸3、下料道4、电器箱5、读写天线6、读写装置7、不良品出口8、良品出口9、接料盒10、接料盒输送带11以及记忆推料气缸12构成。自动上料盘1的上料口与自动上料道2相连接。待读写的电子标签放置在自动上料盘1中,可在自动上料盘1的振动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从自动上料盘1的上料口出来,整齐排列进入自动上料道2。自动上料道2的另一端与下料道4连接,自动上料道2和下料道4之间安装有分料下料气缸3。分料下料气缸3每隔一段时间动作一次,每次使一个电子标签从自动上料道2的尾端落入下料道4,当上一个电子标签检测完成后,分料下料气缸3再次启动,使下一个电子标签从自动上料道2的尾端落入下料道4进行检测。读写天线6安装在下料道4旁,读写天线6与读写装置7相连接,读写天线6在读写装置7的控制下对电子标签写入预先设定的数据信息,并读取电子标签中已有的数据信息。若可正常读写,则电子标签为良品,反之为不良品。下料道4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出口,分别为不良品出口8和良品出口9。当检测为不良品时,产品从不良品出口8剔除;当检测为良品时,产品从良品出口9排出。良品出口9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盒10;接料盒10置于在由接料盒输送带11和记忆推料气缸12组成的“L”型传输装置上。电子标签从良品出口9排出后,落入到“L”型传输装置转角处的接料盒10中,当一个接料盒10装满,记忆推料气缸12动作,推动已装满的接料盒10向“L”型传输装置的一端运动,同时由接料盒输送带11将空的接料盒10源源不断的从“L”型传输装置的另一端送来继续接料。自动上料盘1、分料下料气缸3、接料盒输送带11以及记忆推料气缸12均与电器箱5连接,自动上料盘1、分料下料气缸3、接料盒输送带11以及记忆推料气缸12的动作均由电器箱5控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1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