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2197.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叶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04 | 分类号: | C23C8/04;C22C38/16;C22C3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6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渗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机械零件结构复杂(如齿轮轴中有花键、螺纹、齿轮),表面需要进行渗碳处理,但有些部位(如螺纹)不能被渗碳,希望保持原有的调质或正火状态,否则会影响使用性能(如脆断),造成不可预估的功能下降或丧失。因此需要保护,对这些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进行防渗碳保护处理。
目前防渗碳处理大多是在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涂覆防止渗碳的涂料,该工艺特点是:零件在渗碳前需在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涂覆防渗碳涂料,然后进行渗碳淬火,最后还需将表面的涂料清除。所使用的防渗碳涂料在热处理后一般不易清除,而且不能阻止被保护的部位即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硬度偏高(可达HRC50);同时,防渗碳涂料属于一次性使用,会污染淬火设备和环境。该工艺还存在以下缺点:
1、防渗碳涂料涂覆不均匀,特别是当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具有形状复杂的表面和较细小的缝隙(如螺纹)时,往往会造成不能对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的有效保护;如果涂抹过多防渗碳涂料则易造成热处理后去除困难;如果涂抹过少防渗碳涂料,易造成不能有效防止渗碳,这样被保护的部位(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会不同程度渗碳,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该部位易脆裂,进而使整个零件失效;
2、易造成不希望被渗碳的部位在热处理后表面硬度偏高,比热处理前提高10HRC左右,有时可达50HRC;
3、在热处理后,必须清除防渗碳涂料。若未有效去除防渗碳涂料,造成凹陷处残留,不能确保该凹陷处的使用尺寸,成品率较低,而且去除防渗碳涂料会增加加工成本。
4、有时需采用手工涂抹防渗碳涂料,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具备良好防渗性能的防渗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渗碳材料,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份:
铁 81.5-86.5%;
铜 13.0-18.0%;
碳 ≤0.5%。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渗材料的密度7.3-7.6g/cm3,表观硬度HRB≥60,抗拉强度≥320MPa;经渗碳处理后,其表观硬度HRC≥18,抗拉强度≥620MPa。
本发明所述的防渗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料:先按配方以下称取铁粉、铜粉、石墨粉和润滑剂;
铁粉 81.5-86.5%;
铜粉 13.0-18.0%;
石墨粉 ≤0.5%;
润滑剂 0.3-0.5%。
其中,铁粉、铜粉、石墨粉、润滑剂均为市售产品,2)混粉:将铁粉、石墨粉和润滑剂加入混粉机中混合均匀,所述加入的润滑剂的质量为所述防渗碳材料总质量的0.3-0.5%,混合均匀后,再静置10-24h,备用;
3)铁基毛坯压制:将步骤2)混合均匀的粉末加入模具中,在压力为400-650MPa下,压制成型得到铁基毛坯,该铁基毛坯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有效防渗层”密度为6.2-6.6g/cm3,厚度为1.5-7mm;该铁基毛坯未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非有效防渗层”密度为6.4-6.8g/cm3,厚度为0-10mm;
4)铜粉件的压制:将铜粉装入另一模具中,压制成铜粉件;
5)烧结:将铜粉件置于铁基毛坯上,一同放入烧结炉内,在温度为1090-1140℃下,烧结20-50min,铜粉件熔化成铜液,并渗入铁基毛坯中,烧结完毕,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的防渗碳材料。
本发明采用以上的制备方法,在步骤3)压制过程中,通过对压制工艺的控制,使制备的铁基毛坯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有效防渗层”的密度为6.2-6.6g/cm3,该铁基毛坯未与渗碳介质接触的区域即“非有效防渗层”密度为6.4-6.8g/cm3,使制备的铁基毛坯内外层密度不一样;然后,再通过步骤5)的烧结工序,将铜粉件熔化成铜液,通过毛细作用力,铜液缓慢渗入铁基毛坯中;同时,铁基毛坯在烧结炉中发生化学扩散,组织变化,然后在烧结炉中冷却至室温。冷却过程中,铜液凝固于铁基毛坯中。由于步骤2)压制的铁件毛坯的“有效防渗层”密度低,铁件毛坯孔隙体积比例较大,更多的铜液渗透到该层中;因此铜液在该层形成高含量的网状铜层分布。在渗碳处理时,该层与渗碳介质接触,从而对不希望被渗透的部位起到防渗碳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2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断电保护功能的开关
- 下一篇: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