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挡机构和具有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2342.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2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党健旺;冯盛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机构 具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挡机构和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拉索用于连接换挡器及变速器摇臂,实现远距离操纵,然而,在实际研发布置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拉索的布置曲率必须满足最小曲率要求,否则拉索芯轴与拉索内部护套会在曲率较小的位置发生较快磨损,摩擦卡涩感会传到手柄处,降低驾驶品味,二是由于变速器的离地间隙要求,变速器要发生适当旋转,同时各车型中通道的位置也是拉索经过的主要途径,这样从拉索支架到中通道三个方向的落差,就成为了布置拉索的主要限制因素,从而会出现一些车型在空间受限拉索曲率难以布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可以更好地布置拉索,且可以优化拉索的曲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挡机构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换挡机构,包括:拉索;变速器摇臂;以及调节器组件,所述调节器组件与所述拉索和所述变速器摇臂分别相连,其中所述调节器组件位于所述变速器摇臂的远离所述拉索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换挡机构,通过将调节器组件设在变速器摇臂的远离拉索的一侧,改变固定支架的安装位置,使其能更大限度地靠近变速器摇臂,远离中通道,从而拉索的曲率得到了优化。
具体地,所述调节器组件包括:接头杆,所述接头杆与所述拉索相连;本体,所述本体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接头杆上;以及配合套,所述配合套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配合套与所述变速器摇臂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通过配合结构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接头杆上,其中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设在所述接头杆上;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以使所述本体相对于所述接头杆可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件为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配合孔且与所述本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配合孔且与所述螺母配合。由此,通过在本体上设置螺母,螺栓和螺母配合更加牢靠,从而延长了调节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螺母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平齐。由此,本体可以顺利地在配合孔内来回滑动。
可选地,所述配合孔为长圆形孔或矩形孔。由此,加工简单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沿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滑动方向的两端设有挡板。由此,通过设置挡板,本体可以更好地在接头杆的轴向上来回滑动。
可选地,所述本体为尼龙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的换挡机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挡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换挡机构的变速器摇臂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换挡机构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换挡机构的调节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调节器组件的接头杆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调节器组件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所示的调节器组件的配合套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所示的调节器组件的螺栓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所示的调节器组件的螺母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挡机构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挡机构和中通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换挡机构;
1:拉索;11:固定支架;
111:凹入部;1111:导向部;1112:扣部;
112:安装耳;1121:安装孔;
12:连接件;13:连接杆;14:金属套;
2:变速器摇臂;21:球头;
3:调节器组件;31:接头杆;311:接头部;3111:配合孔;
32:本体;321:通孔;322:安装槽;323:挡板;
33:配合套;331:限位台;
34:螺栓;341:头部;342:杆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2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圆纬机的恒张力卷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皱设计的在线表面卷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