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3190.6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焕;方春仁;张宇;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5;H01F2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相 直流 耦合 集成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特别涉及一种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
背景技术
现代电力电子设备中,常常需要许多个独立的直流电感,例如多重直流变换电路,需要多个独立电感。但是各电感使用单独的磁芯来绕制时,磁芯数量较多,使设备体积加大。而多相直流集成电感相对于多个独立电感,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越条件,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磁场可以通过非磁性介质流通,致使磁路解耦和隔离比电路相对复杂。所以直流多相非耦合直流集成电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种多相非耦合直流集成电感器,采用独特设计,利用直流电感的抗饱和磁阻,将两个分立的电感集成在一个铁芯。形成了多相非耦合直流集成电感。
实现多个电感集成,要求在同一个磁芯体上具有多条磁支路,并且磁路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存在磁耦合。也就是说,一个电感绕组产生的磁链不能通过同在一个铁芯上的其它电感绕组,而自己可以闭合。这样才能将多个分立磁通形成多个电感在一个铁芯上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使用多个独立电感设备中,电感导致设备体积大,设备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将铁芯结构抗饱和气隙同时用作磁障,合理选择磁障数值,将各个电感绕组产生的磁链隔离,实现了同一铁芯多个电感之间的解耦。为直流电力变换电路,提供小型化集成电感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包括硅钢片叠压而成上下结构的铁芯、电感绕组和磁障,n相电感绕组分别敷设在铁芯两边n个铁芯柱上,铁芯上下结构中有n个磁障,n个磁障位于n相电感绕组的正上方。
所述磁障由非磁性材料组成。
所述铁芯为由UT形叠片叠压而成,一片U形和一片T形叠片组成一层UT形叠片,T形叠片插入U形叠片中。
所述铁芯为LLT形硅钢片叠压而成,两片L形叠片和一片T形叠片叠成一层LLT形叠片,两个L形叠片位于T形叠片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将多个独立的电感,若每个电感分别使用单独的磁芯来绕制时,则磁芯数量多,体积较大。采用多相非耦合直流集成电感器,减小磁芯体积,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同时大大降低设备成本。非耦合直流集成电感器的相数越多,效益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电感铁芯结构图;
图2为UT型叠片结构图;
图3为LLT型叠片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两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四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两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为例,说明多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的发明内容,多相时方法相同。
两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的铁芯是由不同形状的叠片叠加而成的,如图1所示集成电感铁芯结构图。常用的电感铁芯结构有两种,第一种奇数层:是UT形叠片,由一片U形和一片T形叠片组成一层叠片,T形叠片插入U形叠片中,如图2所示UT形叠片结构图。第二种偶数层:是LLT形叠片,由两片L形叠片和一片T形叠片叠成,两个L形叠片对称位于T形叠片下方,如图3所示LLT形叠片结构图。
如图4所示两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结构示意图,A相电感绕组1和B相电感绕组3分别敷设在铁芯4两边磁柱上,形成电感线圈;铁芯上下结构中各有一个磁障2,位于A、B相电感绕组1、3正上方,磁障2由非磁性材料组成。
如图5为本发明四相直流非耦合集成电感器结构示意图,电感绕组为A相电感绕组10、B相电感绕组18、C相电感绕组16、D相电感绕组15,对应的A相磁障11、B相磁障12、C相磁障13、D相磁障14,,17为上下结构的铁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3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