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液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6270.7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6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汪贤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贤宗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装置 | ||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2.06.21、申请号为201210207387.9、发明名称为一种输液输血止液报警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及时传感排气的输液输血止液报警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临床输液时药液滴注完以后血液回流或是空气进入血管,通常在输液器的滴管中设置漂浮瓣膜或浮塞等装置,当药液流尽时,漂浮瓣膜或浮塞等装置随药液下沉对滴管出液口进行堵塞,从而有效实现对滴管出液的阻隔。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8231U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其在莫非氏管内就设置了漂浮瓣膜,所述漂浮瓣膜可以实现对莫非氏管的止液;当药液流尽时,漂浮瓣膜随药液下沉对莫非氏管内的过滤网进行堵塞,从而实现了对莫非氏管的止液,进一步防止了血液回流。但是,当漂浮瓣膜对过滤网进行封闭后,其实现了对滴管和下输液管之间的隔绝,那么在莫非氏管下端输液管中就会残留一些液体,由于此时漂浮瓣膜已将过滤网堵塞,下输液管内部的压力不足以使这些药液下行输入人体,导致药液的浪费,也使得病人不能获得足够的药量。尤其当肿瘤病人输液时,抗肿瘤药物价格昂贵,药液的浪费还导致病人经济负担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漂浮瓣膜或浮塞等装置随药液下沉对滴管出液口进行堵塞导致滴管下端输液管中的液体不能下行,而提供一种既能防止回血,又能使药液充分用尽的输液输血止液报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液输血止液报警装置,包括输液软管、滴管、穿刺针,所述滴管上部设置穿刺针,下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穿刺针用于连接输液瓶,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输液软管,所述滴管内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内径小于所述滴管内径;
在所述输液软管与所述出液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贯通连接所述输液软管与所述出液口;
在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可控制启闭的进气口。
还设置有液位监控装置,所述液位监控装置具有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滴管的夹持槽;还设置有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存储有液位阈值的控制器和报警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发射红外线检测所述滴管中液体的液位,并将检测的液位发送到红外线接收模块中,所述红外线接收模块将其接收的液位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调取所述液位阈值进行对比,当液位信号数值低于所述液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接收器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报警接收器的报警模块开启,当液位信号数值高于所述液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不发出任何指令。
所述液位阈值设置为液面到达所述滴管的出液口顶端处。
所述连接头由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组成,所述上连接头与下连接头皆为圆柱形,所述上连接头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连接头的外径,所述上连接头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下连接头连接所述输液软管,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头上。
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形状相适配的进气堵头,所述进气堵头用于封堵所述进气口。
所述进气堵头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头相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安全阀包括硬胶本体和软胶底座;在所述硬胶本体底部具有硬胶本体连接部,在所述软胶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硬胶本体连接部配合连接的软胶底座连接部,所述硬胶本体连接部与所述软胶底座连接部相配合实现所述软胶底座与所述硬胶本体的连接;在所述硬胶本体的边缘朝向远离所述软胶底座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硬胶本体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硬胶平衡件。
所述安全阀包括硬胶本体和软胶底座;所述硬胶本体包括中空上本体和中空下本体,在所述上本体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具有连接孔的连接杆,所述下本体向上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进行插接的连接端头;
或在所述上本体上向下延伸设置有端连接头,在所述下本体向上延伸设置有具有与所述连接头相适配进行插接的连接孔的连接杆;
所述下本体底部具有硬胶本体连接部,在所述软胶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硬胶本体连接部配合连接的软胶底座连接部,所述硬胶本体连接部与所述软胶底座连接部相配合实现所述软胶底座与所述硬胶本体的连接。
所述上本体为上部呈锥形,下部呈圆柱形,所述下本体呈圆柱形;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表面具有若干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贤宗,未经汪贤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6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镁镍合金摩擦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