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位机、上位机及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7320.3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2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李江;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位 上位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公开了一种下位机、上位机及数据传输方法,能够灵活的进行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对传输数据的每个字节中的数据位进行标记及编号;以7个字节为单位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含以下步骤:S1、顺序提取所述7个字节中编号为n的数据位位,将所述顺序提取的数据位依次填充到第一字节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S2、根据所述7个字节的每个字节中剩余的数据位得到7个第二字节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S3、在所述第一字节的第0数据位填充第一识别符;S4、在所述第二字节的第0数据位填充第二识别符;将数据包发送给上位机。该下位机、上位机及数据传输方法用于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位机、上位机及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本申请中简称为“数据传输”)主要有两种传输方式。第一种传输方式是以十个字节为单位的传输方法,每次传输十个字节的数据。当需要传输的数据长度超过十个字节时,按照十个字节为单位将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对于长度不够十个字节的数据块,需要等待下一组数据到来时,填充够十个字节再进行传输,因此,该数据传输方式对数据长度是有要求的,即数据长度满足十个字节的整数倍时才能及时进行传输;第二种传输方式是在需要传输的数据头处用“01”作为标记,表明该数据为一个新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开始,在数据尾处用“FF”作为标记,表明该数据已完整传输,但是由于F为十六进制数,当需要传输的数据中有连续两位为FF时,系统会认为数据已经传输完毕,造成系统误判,该数据传输方法中不能使用十六进制数进行传输。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位机、上位机及数据传输方法,能够灵活的进行数据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下位机,包括:
对传输数据的每个字节中的数据位进行标记及编号,所述每个字节的8个数据位具有相同的标记及由0至7的不同编号;
以7个字节为单位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含以下步骤:
S1、顺序提取所述7个字节中编号为n的数据位,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7的整数,将所述顺序提取的数据位依次填充到第一字节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
S2、根据所述7个字节的每个字节中剩余的数据位得到7个第二字节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所述第二字节与所述第一字节的一个数据位一一对应;
S3、在所述第一字节的第0数据位填充第一识别符,所述第一识别符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字节中的第1数据位至为在所述7个字节中顺序提取的编号为n的数据位;
S4、在所述第二字节的第0数据位填充第二识别符,所述第二识别符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字节中的数据位为与所述第一字节中标记相同的数据位所属字节的剩余数据位;
将数据包发送给上位机,所述数据包由第一字节组和第二字节组打包形成,所述第一字节组由多个所述第一字节组成,所述第二字节组由多个所述第二字节组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上位机,包括:
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包;
解压所述数据包,得到第一字节组和第二字节组,所述第一字节组由多个第一字节组成,所述第二字节组由多个第二字节组成,以所述第一字节组中的第1个第一字节和所述第二字节组中的前7个第二字节为单位进行数据还原,所述数据还原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所述第一字节组中的第1个第一字节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将所述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放置在第一识别符标识的7个字节的数据位上,所述第一识别符位于所述第1个第一字节的第0数据位,所述第一识别符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字节中的第1数据位至第7数据位为在所述7个字节中顺序提取的编号为n的数据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7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