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研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7648.5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3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迪文;李奇伟;江永;卢颖林;敖俊华;周文灵;黄莹;陈仲华;刘睿;曾巧英;黄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 |
地址: | 51031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组培苗钾 营养 研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苗营养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其产量占全国食糖总量85%以上,因此,甘蔗的种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甘蔗是C4作物,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导致其对养分元素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钾元素的需求。甘蔗养分需求的研究对提高其生物量显得尤为重要。
但甘蔗生长周期长,田间生长时间约12个月左右,受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田间养分试验难以得到准确结果,且往往田间试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
目前,研究不同甘蔗品种对养分的需求,是培育健壮甘蔗种苗亟待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研究方法,能够得出不同甘蔗品种的组培苗对钾元素的需求量,为培育健壮的甘蔗种苗提供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研究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4种不同钾水平的培养基K1、K2、K3和K4;
将K1、K2、K3和K4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分装到玻璃试管中,每个试管装30ml,其中,每一钾水平的培养基设置6管重复;
将不同甘蔗品种ROC22、YT55和YT60的未促根组培苗在超净工作台上移植到试管的培养基中,每个试管一株,每一品种对应K1、K2、K3和K4进行4次处理,每一处理重复6次;
移植完成后,用透气封口膜将试管封口并扎紧;
将封口的试管全部放置于试管架上,并利用黑色薄膜将试管的培养基部分包裹以使培养基中的组培苗根系遮光生长;
将包裹好的试管架置于光照培养室,设定光照培养室的温度为26℃,光照度为4000lx,光照时间为12h/天,湿度为80%,培养30-45天;
将培养后组培苗上的培养基洗净,用纯水漂洗2次,吸干水分后测定鲜重、株高及利用根系扫描仪进行根系扫描,并统计根长、总根数、根表面积和根体积;
将上述测量后的组培苗置于7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定其干重后磨碎,磨碎的组培苗粉末采用硫酸-双氧水消煮后进行氮、磷、钾含量测定;
对上述各项测定结果采用SAS或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设置4种不同钾水平的培养基K1、K2、K3和K4,并将3个不同甘蔗品种ROC22、YT55和YT60的未促根组培苗在设置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个品种对应4种培养基进行4次处理,每一处理重复6次。培养30-45天后,测定组培苗的鲜重、根长及氮、磷、钾含量等生物学指标,并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得出不同甘蔗品种的组培苗对钾元素的需求量,为培育健壮的甘蔗种苗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甘蔗组培苗是获得甘蔗脱毒种苗的最有效方法,在甘蔗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是组培苗获得养分的唯一途径,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为甘蔗组培苗提供所需养分,其成分与田间甘蔗生长所需养分基本一致,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等。不同品种甘蔗组培苗对养分需求不同,研究甘蔗组培苗对养分需求的差异可以为培育健壮的组培苗提供参考依据。
本实施例的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研究方法如下:
A.配置4种不同钾水平的培养基K1、K2、K3和K4。
具体配置方法为:根据不同钾水平配方将MS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进行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大量元素单独配置成母液,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和氯化钙均配置成1mol/L母液,磷酸二氢钙配置成0.05mol/L母液,配置完成后,灭菌待用;
b.将配置完成的大量元素母液按不同钾水平进行混合,并稀释1000倍;
c.在稀释后的母液中加入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灭菌待用。
其中,培养基K1的钾水平为0mmol/L,配置1L培养基K1的配方为: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有机成分:
蔗糖:30g/L
琼脂:7g/L
培养基K2的钾水平为0.3mmol/L,配置1L培养基K2的配方为:大量元素:
其中,培养基K2与K1中的微量元素、有机成分的含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未经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7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