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湿法焊接熔合区t8/5的预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9006.9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柴硕;王立君;程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湿法 焊接 熔合 t8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中的焊接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确定水下湿法焊接熔合区t8/5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海洋工程结构的生产制造以及装配维护,水下焊接是一项直接的技术手段。目前应用的水下焊接方法主要分为:湿法、干法和局部干法。湿法焊接是指在工件与水接触的情况下,焊工在水下直接施焊的方法。由于湿法焊接可以迅速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结构制造及修复、且经济适用于全位置焊接,因此对该项方法的深入分析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然而水下湿法焊接是一个快速而不均匀的热过程,水环境的存在使得焊件的冷却速度大大加快。焊接时熔合区从800℃到500℃的冷却时间t8/5,直接反映了该处在焊接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大小,对其组织转变以及焊接接头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在气体环境中进行的焊接,一般通过温差热电偶和测温仪进行测量来确定t8/5参数的大小。但在测量湿法焊接时,由于测温系统不能保证绝缘的状态,因此上述方法不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针对水下湿法焊接的实际工况,能够比较客观的确定熔合区t8/5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从而解决热电偶测量技术的不可行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预测方法: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SYSWELD,首先建立水下湿法焊接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求解约束;之后进行热源参数校核,完成焊接过程的热模拟;最后根据结果选取熔合区的目标节点,通过提取该点的热循环曲线上的数据确定熔合区的t8/5值。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水下湿法焊接的焊接条件,至少包括焊接形式(堆焊、对接焊、搭接焊等)、焊件尺寸、焊件材质、焊接工艺等;
(2)根据焊件尺寸,使用相关前处理软件建立湿法焊接的计算模型;
(3)确定湿法焊接热过程的求解约束,包括水环境温度、焊件初始温度、焊接热源类型、焊件与周围环境之间热边界条件,并根据上述约束条件对焊接过程进行设定;
(4)利用SYSWELD的热源校核工具根据焊接工艺计算热源参数,之后应用已知的热源参数完成每道焊接过程的模拟,参照计算结果适当调节热源参数进行下一次模拟计算,如此迭代计算,直到获得合适的焊缝形状,即可认为给定热源模型的参数是合理的;
(5)应用合理的的热源模型完成水下湿法焊接过程的热模拟。在温度场计算结果中得到熔合区节点的热循环曲线,通过提取曲线上的数据点即可确定熔合区的t8/5参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湿法焊接熔合区t8/5的预测方法,该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比较客观的给出湿法焊接熔合区的t8/5参数值。在已知t8/5参数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材料的焊接CCT曲线图进行组织转变的预测,为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焊接材料的选择提供合理依据,从而提升焊接接头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水下湿法焊接的计算模型。
图2为本发明中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模拟结果与熔合区节点的位置。
图3为本发明中模拟得到的熔合区节点的热循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1)确定水下湿法焊接的焊接条件,其中焊接形式为焊条电弧焊的平板堆焊,焊板尺寸为100mm×60mm×8mm(长×宽×厚),焊板材质为X65钢,焊条采用TS202水下专用焊条,工艺参数如下:焊接电流160A、电弧电压30-34V、焊接速度3.0mm/s;
(2)应用前处理建模软件Visual-Weld创建水下湿法焊接的计算模型,完成网格划分的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3)在SYSWELD中设定水环境温度为15℃,焊件温度为水环境温度;焊接热源选用功率比为1:1.1的高斯热源与双椭球热源的复合模型;焊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换热条件设定为水环境传热,对流传热系数取500W/(m2·K);
(4)完成上述设定后,将计算模型载入至SYSWELD中,根据焊接工艺参数和热源校核工具计算热源参数,借此完成焊接过程的初次模拟,参照计算结果适当调节热源模型的尺寸参数进行下一次计算,直到获得熔宽达到焊缝宽度尺寸、熔深合理的焊缝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9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验锥度缸套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