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及其联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0535.0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雄关;刘晓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达信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apn 网络 并发 系统 及其 联网 方法 | ||
1.一种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在含有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应用层与底层的驱动模块之间设置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和路由管理模块,其中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包含APN通道参数配置信息和多APN通道监控管理模块、APN通道参数配置信息标识每个APN联网通道所连接的APN网络的联网参数和供应用层修改APN通道参数配置信息的接口函数,以及当前APN通道的实际联网APN的情况和已使用APN通道的APN联网参数定义和空闲APN通道的数量,主要用于实现多APN并发联网;路由管理模块在应用程序收发数据前或收发数据过程中,有序管理应用程序收发数据所采用的APN数据通道;APN通道监控管理模块监控、管理APN联网通道;当应用层向多APN联网通道模块逐次下发至少一个APN联网指令时,多APN联网通道模块根据上述联网指令分配预定义和/或动态创建至少一路虚拟网络单元,路由管理模块使用应用程序指定通道模式和/或目的地址绑定路由模式和/或发送地址指定模式和/或默认路径模式,有序管理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前或过程中,指定APN数据通道进行数据收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持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的模型,依次包括应用层、多APN联网通道模块、路由管理模块和驱动模块;APN通道参数配置信息和APN通道监控管理模块内嵌在多APN联网通道模块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层通过人机界面或应用程序通过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内的接口函数对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内的APN通道参数配置信息内的数据进行配置或预定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层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向APN联网通道模块发送APN联网请求,实现联网APN网络;不同的应用程序发送多个不同的APN联网请求,一个应用程序也可多次发送不同的APN联网请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APN联网通道模块预先设定多个APN联网通道,且每个APN联网通道对应一个APN网络的数据连接;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在接收到应用层下发的每个APN联网指令后,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分配预定义和/或动态创建多路各自独立的虚拟网络单元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路由管理模块将某些特定APN网络通道路径定义为应用层数据联网的默认、预定义路径default路径,例如,可将IPV4的CMNET定义为IPV4的默认路由,将IPV6的CMNET定义为IPV6的默认路由。
7.一种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联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层建立多APN联网通道,在发联网请求过程中,应用层向多APN联网通道模块逐次下发一个或多个APN联网指令,多APN联网通道模块收到联网指令后,根据上述联网指令依次分配预定义和/或动态创建一路或多路虚拟网络单元单元,虚拟网络单元单元通过驱动模块向移动基站发送联网请求;移动基站收到送联网请求后,向驱动模块发送联网成功与否的回应信号,驱动模块将移动基站回应的联网成功与否的消息发送到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将每个成功联网消息中的参数设置到上述创建或分配的虚拟网络单元单元上。
8.在一路或多路虚拟网络单元单元创建或分配完成后,应用层再次发起另一个不同的APN联网请求,多APN联网通道模块将再次创建或分配一路新的与原有虚拟网络单元单元同时存在的虚拟网络单元单元,并继续向下再次发另不同的APN联网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达信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达信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5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