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失效保护阀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0966.7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严丽丽;周章遐;马静;关崴;姚书涛;李晓宇;杨林;赵玲;张亮;王墨;苏俊元;马全超;夏洪彬;杨帅;闫立君;贾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40 | 分类号: | F16H61/40;F15B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效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失效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失效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车辆来说,行驶时的安全性是第一重要的,必须得以确保。自动变速器作为动力的传递者,其失效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功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公知的自动变速器档位的输出只能有两个执行元件进行工作,当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执行元件同时工作时,自动变速器将无法正常输出档位,车辆行驶会发生危险。为保障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或者电器元件出现故障时自动变速器依然可以正常输出档位,从而保障车辆行驶安全,需要设计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失效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单,能够保障动力传递,避免车辆出现行驶危险的失效保护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失效保护阀、第二失效保护阀,所述的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油路分别连接超速离合器、超速离合器压力控制阀,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依次经过第二油路、第一单向阀、第三油路与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五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的第三油路还与低倒档制动器连接,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油路与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六工作油口连通,第一失效保护阀的第四工作油口与第五油路连通,第五油路还与二档制动器、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第一失效保护阀第七工作油口与第六油路连通,第六油路连接安全阀和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五工作油口,第一失效保护阀第八工作油口通过第七油路与转换阀连通,所述的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依次通过第八油路、第二单向阀与第九油路连通,第八油路还与低速离合器、低速离合器压力控制阀连接,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依次通过第十油路、第三单向阀与第九油路连通, 第十油路还与第一油路相连通,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六工作油口通过第十一油路与二档制动器压力控制器连接,第二失效保护阀的第七工作油口通过第十二油路与转换阀的控制油口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制造难度低;
2、安装简单,可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节省成本;
3、控制单元或者电器元件出现故障时自动变速器依然可以正常输出档位,从而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满足市场对自动变速器蔽障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发明包括第一失效保护阀30、第二失效保护阀12,所述的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一工作油口31通过第一油路14分别连接超速离合器38、超速离合器压力控制阀39,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二工作油口32依次经过第二油路36、第一单向阀37、第三油路2与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五工作油口35连接,所述的第三油路2还与低倒档制动器1连接,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三工作油口33通过第四油路3与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六工作油口4连通,第一失效保护阀30的第四工作油口34与第五油路7连通,第五油路7还与二档制动器5、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第三工作油口9连通,第一失效保护阀30第七工作油口29与第六油路22连通,第六油路22连接安全阀16和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第五工作油口26,第一失效保护阀30第八工作油口28通过第七油路25与转换阀24连通,所述的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6依次通过第八油路13、第二单向阀17与第九油路20连通,第八油路13还与低速离合器11、低速离合器压力控制阀40连接,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8依次通过第十油路27、第三单向阀18与第九油路20连通,第十油路27还与第一油路14相连通,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第六工作油口10通过第十一油路19与二档制动器压力控制器41连接,第二失效保护阀12的 第七工作油口15通过第十二油路21与转换阀24的控制油口2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