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电子增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0968.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研;张志伟;于忠贵;王剑峰;董恩肖;沙宾宾;张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00 | 分类号: | F02B33/00;F02M3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电子 增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增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电子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消耗的急剧增加、能源危机及排放污染日益严重,汽车行业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目前城市交通拥挤,汽车大部分运行工况保持在低速低负荷,公知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在此种城市工况下满足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愈加困难。而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增压系统主要采用涡轮增压,在发动机处于低速低负荷时,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压缩比相对较小,增压器工作效率很低,会导致加速性能不良、反应迟滞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在城市工况时,既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又能有较好经济性的发动机来满足日益严格的油耗法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响应快速,低速启动性强,而且增压能力可靠的汽车发动机电子增压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子增压器,所述的电子增压器一端通过增压前管与空气滤清器连通,另一端依次经过增压后管、中冷器、进气前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连通,所述的进气前管的管路中还设有节气门体,电子增压器还通过电源线束与电源连接,通过信号线束与车载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制造难度低;
2、体积小,布置自由,节省了发动机占用空间,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
3、响应快速,低速启动性强,而且增压能力可靠,在城市工况应用时,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油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发明包括电子增压器6,所述的电子增压器6一端通过增压前管9与空气滤清器3连通,另一端依次经过增压后管10、中冷器11、进气前管12与发动机进气歧管2连通,所述的进气前管12的管路中还设有节气门体1,电子增压器6还通过电源线束4与电源5连接,通过信号线束7与车载电子控制单元8连接。
所述的电源5为车载电瓶。
本发明空气滤清器3与节气门体1之间增加电子增压器6来辅助增加进气压力,提高进气效率,并用电源线束4与电源5相连,后接中冷器11来保证进气温度稳定可靠。汽车低速启动以及汽车处于一些需要扭矩激增的工况时,如超速、上坡等,车载电子控制单元8发送电子增压器6的启动命令,此时电子增压器6通过电源线束4连通电源5开始工作,空气依次经过空气滤清器3、增压前管9,被电子增压器6加压后,进入增压后管10,利用中冷器11冷却后,经进气前管12、节气门体1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2,最后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燃烧,空气的流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汽车进入平稳运行后,车载电子控制单元8根据汽车工况给出控制命令,电子增压器6与电源5断开不工作,此时来自空气滤清器3的空气没有增压,工作模式与自然吸气发动机一致。
本发明电子增压器6动力直接来源于电源5,电源5为车载电瓶,在低速工况就可启动并能够正常工作,且响应快速。此发明用来配合汽车调整速比,整车速比调整后,发动机满足正常城市运行工况时,电子增压器6不工作;在一些发动机需要激增扭矩的工况下,电子增压器6开始工作,利用其快速响应性急低速启动性,来增加进气效率,保证优良的驾驶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9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