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石油湿污泥制备的烧结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0978.X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4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任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荣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延***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石油 污泥 制备 烧结 材料 及其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石油湿污泥制备的烧结砖材料,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烧结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利用烧结砖材料制备烧结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湿污泥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导致其中的油分不能直接回收,形成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石油湿污泥主要产生于油田和炼油厂,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油田开发,特别是油井采油生产和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部分原油放喷或被油管、抽油杆、泵及其他井下工具携带至土油地或井场,这些原油渗入地面土壤,形成油泥称为落地油泥;(2)各种储油罐在自然沉降中会产生一些油泥,这些油泥称为罐底泥;(3)“炼油厂三泥”,包括:隔油池底泥、溶气浮选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等,其中以浮选浮渣量为最大,占三泥总量的80%。
我国石油湿污泥的产量巨大,据统计,中等规模油田日产石油湿污泥量大约为100吨左右,其堆放总量约在40万吨以上。若石油湿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环境中,不仅会浪费污泥中有用的石油类资源,导致增加石化行业的隐性成本,还会造成二次污染,使废水处理的整体效果下降。对石油湿污泥进行无害清洁化处理,无论从保护环境还是从资源再利用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烧结制品历来是中国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烧结制品具有质量稳定、耐久保温、装饰方便的优点,这些优点决定了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能占据中国墙材工业的主导地位;若要想提升产品档次、拓宽产品出路,必须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生产技术。
将石油湿污泥作为原料制备出烧结砖材料,再利用烧结砖材料制备出烧结砖,该类砖体其抗压强度和放射性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还能充分利用石油湿污泥中的石油和水份,降低了制作成本的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石油湿污泥制备的烧结砖材料,解决了油田、炼油厂的石油湿污泥难以后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烧结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利用烧结砖材料制备烧结砖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利用石油湿污泥制备的烧结砖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
石油湿污泥1%~40%,填料60%~99%,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填料为煤矸石、页岩或粘土中的任意两种。
填料为煤矸石与页岩的混合物,煤矸石与页岩的质量比为2~1:1;
填料为煤矸石与粘土的混合物,煤矸石与粘土的质量比为2~1:1;
填料为页岩与粘土的混合物,页岩与粘土的质量比为1:1。
填料为煤矸石、页岩及粘土的混合物,煤矸石、页岩、粘土三者的质量比为2~1:1:1。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利用石油湿污泥制备的烧结砖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以下原料:
石油湿污泥1%~40%、填料60%~99%,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石油湿污泥经喂料机输送至搅拌机内:
步骤2.1、将喂料机通过传送带与搅拌机连接;
步骤2.2、将步骤1中称取的石油湿污泥倒入步骤2.1的喂料机内,喂料机内的石油湿污泥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搅拌机内;
步骤3、将步骤1中称取的填料粉碎后输送至搅拌机内:
步骤3.1、将步骤1中称取的填料粉碎,得到粒径不大于1mm的填料碎块;
步骤3.2、将经步骤3.1粉碎后得到的填料碎块经传输机输送至步骤2中存有石油湿污泥的搅拌机内;
步骤4、经步骤3粉碎后的填料与步骤2中的石油湿污泥在搅拌机中经搅拌后均匀混合,制成烧结砖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机的电功率为20KW~75KW,搅拌时间为10min~2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60r/min。
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填料为煤矸石、页岩或粘土中的任意两种。
填料为煤矸石与页岩的混合物,煤矸石与页岩的质量比为2~1:1;
填料为煤矸石与粘土的混合物,煤矸石与粘土的质量比为2~1:1;
填料为页岩与粘土的混合物,页岩与粘土的质量比为1:1。
填料为煤矸石、页岩及粘土的混合物,煤矸石、页岩、粘土三者的质量比为2~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荣,未经任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09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