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动装置及其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1206.8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止动装置,特别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止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装置都是许多组件组装而成,各个组件之间的组装方式包括有胶合、螺锁及卡勾扣合,其中,可拆卸的组件间多以卡勾扣合的方式连接。特别是目前市面上的键盘与平板电脑为可拆的电子装置,该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连接部位多以卡勾扣合的方式固定。
一般的电子装置会将卡勾设计在基座(如键盘)的部分,而于欲扣合的组件(如平板电脑)设计一对应的凹槽。现有的卡勾1(请参考图1)是利用卡勾1的斜面11,而对应的凹槽提供下压力N、V并导引至侧向H,使卡勾1往左或往右移动,进而勾入凹槽内。然而,此种作动方式会造成卡勾的磨损,而卡勾磨损后会造成组件间容易脱落,若应用于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连接方式,则在移动或携带键盘与平板电脑,恐会有不注意便脱落的情形,而造成电子装置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动装置,使卡勾与凹槽相互卡合时,不需依靠凹槽直接对卡勾施予下压力,故具有减缓卡勾磨损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二机体具有卡勾,第一机体具有凹部,其中凹部对应卡勾,止动装置包括移动件、固定件以及止动件。移动件连动地设置于卡勾。固定件连接第二机体。止动件设置于第二机体并与固定件枢接,止动件能够以固定件为轴心枢转,止动件接触并止动移动件,其中当第一机体接触止动件时,止动件从第一角度枢转至第二角度,以释放移动件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并使移动件带动卡勾以卡合于凹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动件还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件还具有第三限位部,抵接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分离时,移动件的第三限位部抵接止动件的第一限位部,止动件为第一角度,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卡勾与凹部卡合时,移动件的第三限位部抵接止动件的第二限位部,止动件为第二角度,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止动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套设于固定件,弹性件提供枢转力,驱使止动件于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间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移动件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机体与卡勾的斜面不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一侧固定于止动件,另一侧枢接于第二机体,止动件相对于第二机体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固定件为螺丝或铆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三限位部为凸状结构,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为凹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三限位部为凹状结构,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为凸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移动件与卡勾一体的设置于第二机体。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止动装置。第一机体具有凹部。第二机体具有卡勾,卡勾对应凹部。止动装置包括移动件、固定件以及止动件。移动件连动地设置于卡勾。止动件设置于第二机体并与固定件枢接,止动件能够以固定件为轴心枢转,止动件接触并止动移动件,其中当第一机体接触止动件时,止动件从第一角度枢转至第二角度,以释放移动件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并使移动件带动卡勾以卡合于凹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止动装置及电子装置,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欲扣合时,第一机体先与止动件接触,将第一机体下压时,同时带动移动件及卡勾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移动的同时,第一机体向下移动,第一机体的凹部与第二机体的卡勾进而扣合。于此一过程中,第一机体是与止动件接触,而与卡勾几乎没有接触,乃靠移动件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并同时带动卡勾移动,故能避免卡勾的磨损。
相较于现有单独卡勾的设计,止动装置乃类似于缓冲的结构,避免第一机体与卡勾直接接触,解决了现有仅以第一机体对于卡勾施力,常有卡勾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卡勾的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止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电子装置卡勾扣合的示意图;
图2C为从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至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的过程示意图;以及
图3为图2A所示的止动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接触无触点节能透平汽轮机跳车判断方法
- 下一篇: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