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白度釉下多彩低温陶瓷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71840.1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康福;曾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白度釉下 多彩 低温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白度釉下多彩低温陶瓷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我国南方陶瓷产区,特别是针对炼制高白度陶瓷,大都采用1380℃高温还原气氛炼制,但采用还原气氛炼制的陶瓷产品容易产生斑点、烟熏、阴黄等缺陷,产品的合格率较低,使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很高,因此长期以来,高白度瓷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较难实现产业化生产,且降低烧成温度,节能一直是陶瓷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本申请研究方向是针对陶瓷新材料工艺的研制与开发,充分解决了陶瓷坯釉配方、成型、釉下彩绘、施釉和烧成等生产工艺上的技术难题,实现陶瓷材料的技术创新,使陶瓷白度和铅镉溶出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热稳定性和高白度一样可达到180℃-20℃热交换不裂,且釉下画面色彩鲜艳、逼真、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档次,成为世人注目的新的高档次名贵瓷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通过改善坯釉配方及烧成工艺,提供一种高白度釉下多彩低温陶瓷及制备方法,其制备的陶瓷白度高,烧成温度低,且能耗大大降低。
本申请人在充分吸收和消化了国内外轻质陶瓷先进生产技术资料,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白云石、绢云母石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少量高岭土塑性良好的粘土,再添加氧化钴等多种氧化物,融合低温轻质陶瓷和高温高白度瓷种的先进生产技术;通过配入可塑性较大的矿物原料和有机高分子增塑剂,解决了瘠性材料难成型等技术难题。
低温烧成原理:根据陶瓷生产最重要的“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长石、石英、莫来石之间于985±20℃形成最低共熔点,陶瓷组成越靠近最低共熔点,烧成的温度越低。因此,本项目产品的原料主要组成选择尽量靠近最低共熔点,同时根据降低共熔点原理,组份越多,其共熔点的温度越低,即出现液相的温度越低,故本项目在“K2O—Al2O3—SiO2”三元相图的基础上,引入CaO、MgO,组成五组份配方,形成K2O—CaO—MgO—Al2O3—SiO2共熔作用,共熔之后液相温度降低,从而液相大量产生,生成玻璃相沿各晶体颗粒的接触界分布,原子通进液相扩散传输,扩散增加,使烧结加快,同时阻止或减缓晶界移动,抑制晶体长大,得到细小晶体而致密的坯体,这说明添加CaO、MgO之后不仅降低烧成温度还可以改善快烧性能和坯体特性。
坯料的选择:选用白云石和绢云母石矿物为陶瓷坯体的主要原料,白云石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固溶体,近来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复盐,白云石的化学式为CaCO3 、MgCO3,理论化学组成为。
Ca O 30.4%,MgO 21.9%,CO2 47.7%,常含Fe、Mn等杂质;白云石的分解温度730~830℃,白云石分解时首先分解为游离氧化镁与碳酸钙,碳酸钙950℃左右分解,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CaCO3·MgCO3在720℃-750℃的条件下生成CaCO3+MgCO3。
MgCO3在720-750℃的条件下生成MgO +CO2↑。
MgCO3+SiO2在720-750℃的条件下生成MgSiO3+CO2↑。
CaCO3在890℃-910℃的条件下生成CaO+CO2↑。
CaCO3+SiO2在600℃-900℃的条件下生成 CaSiO3+CO2↑。
由此可见,白云石分解出CaO、MgO时的温度比较低,同时CaO、MgO属于碱土金属氧化物,会促进石英的熔解和莫来石的生成,也有利于坯体中液相生成和降低玻璃相粘度,促进玻璃相成份均匀,提高坯体透光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嘧啶衍生物
- 下一篇:一种增强儿童抗病毒能力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