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2416.9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5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9;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外用 药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暗疮是青春发育常见的一种皮脂腺疾患,也称为“粉刺”、“痤疮”,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青春期性腺成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刺激了皮下脂腺,使皮脂分泌过多,导致堵塞毛孔而形成粉刺。此外细菌感染、过食脂肪和糖类亦可患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肺胃热盛、流感风邪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前胸、肩背部及皮脂腺多的部位,有的像针头、芝麻大小毛孔性丘疹,丘疹周围红晕,顶部有黑色小点,也称“黑头粉刺”,挤压时有白色糊状物排出,可继续发展形成脓包痤疮,炎症严重者可发展成硬粉性或囊肿性痤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2-18份、土茯苓10-18份、丁香10-15份、玄参8-14份、细辛8-15份、生地榆8-17份、郁李仁6-12份、络石藤8-12份、腊梅花8-12份和糯稻根6-15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4-16份、土茯苓12-14份、丁香11-13份、玄参11-13份、细辛10-12份、生地榆12-15份、郁李仁8-10份、络石藤11-12份、腊梅花10-11份和糯稻根8-12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2份、土茯苓10份、丁香10份、玄参8份、细辛8份、生地榆8份、郁李仁6份、络石藤8份、腊梅花8份和糯稻根6份。
本发明是运用天然中草药,制成治疗痤疮的药膏,服用后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控制、排出脂肪游离栓,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达到美容美肤的效果;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填补了国内外医药市场治疗痤疮药的空白,开发前景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2份、土茯苓10份、丁香10份、玄参8份、细辛8份、生地榆8份、郁李仁6份、络石藤8份、腊梅花8份和糯稻根6份。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2-18份、土茯苓10-18份、丁香10-15份、玄参8-14份、细辛8-15份、生地榆8-17份、郁李仁6-12份、络石藤8-12份、腊梅花8-12份和糯稻根6-1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药膏,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蚤休12-18份、土茯苓10-18份、丁香10-15份、玄参8-14份、细辛8-15份、生地榆8-17份、郁李仁6-12份、络石藤8-12份、腊梅花8-12份和糯稻根6-15份。
本发明是运用天然中草药,制成治疗痤疮的药膏,服用后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控制、排出脂肪游离栓,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达到美容美肤的效果;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填补了国内外医药市场治疗痤疮药的空白,开发前景广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芳,未经刘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2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