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4558.9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张荣光;张莲;李玉虎;许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采油 污水 循环 再利用 超声波 辐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物理过滤法处理采油废水技术,可对废水中聚合物实现断键并降低粘度,从而提高油田采油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满足注水水质要求的超声波辐射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田采出水、洗井废水、钻井废水和井下作业废水等采油废水。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新的污染源不断产生,同时产生大量的采油废水。采油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环境,对油田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油田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开发有效、实用的油田废水处理技术,对保护油田周围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发的中期和后期,采出油中的含水量为70%~80%,有的油田甚至已高达90%,日产含油污水量非常大。如果不经处理,不仅会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有时甚至会引起污油着火事故,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油田自身的利益。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用于回注,不仅可满足油田开采过程中注水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省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油田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国内各油田广泛采用的采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自然除油一混凝除油过滤,最后经过核桃壳过滤器再到改性纤维球过滤器,可使采油污水的含油量从5000mg/L降至20mg/L以下,悬浮物降到10mg/L,再经杀菌、阻垢、缓蚀处理可得到合格的净化水用于回注。污油回收至原油集输系统,除油罐及沉降罐的沉淀污泥定期人工清除。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对原水含油量变化适应性强,但随着石油开发油产量逐步减少,很多油井开始在注水中加入聚合物来增加采油产量,然而就造成采油废水中含有大量聚合物,由于聚合物的粘度较高,并包裹有各种各样的油或有机物形成抱团,这给采油废水过滤罐造成堵塞,严重影响或制约了回注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其能够快速在线处理采油废水过滤罐堵塞问题,并降低采油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对聚合物进行断键和降低粘度处理,为采油回注水平衡提供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油污水过滤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其通过连接部件安装于采油废水过滤罐的过滤器中,由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以及过滤芯组成,所述过滤芯包括滤芯内圆管以及设置于滤芯内圆管外的过滤网,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包括焊接到滤芯内圆管上的不锈钢圆管形体,所述不锈钢圆管形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有压电陶瓷片、电极片、超声波反射块,所述电极片通过连接线缆引出正负极并从容置腔上的出线口伸出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不锈钢圆管形体与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部件。
特别地,所述连接部件为设置于滤芯内圆管端部的连接法兰。
特别地,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中间均开设有穿线孔的硅胶锥形密封塞和紧固密封螺帽,所述硅胶锥形密封塞安装于出线口内,所述紧固密封螺帽锁紧安装于出线口的外侧。
特别地,所述绝缘隔离部件为设置于不锈钢圆管形体内壁上的高温绝缘薄膜。
特别地,所述不锈钢圆管形体采用304号不锈钢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与传统常规的过滤器装置技术相比,超声波滤芯不用频繁拆卸清洗,实现在线处理,使用方便,效果持久,能耗低,直接对聚合物作用效果明显;改造技术资金需要最小;不产生二次污染;操作简便;运行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用于采油污水循环再利用的超声波辐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4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内饰表皮低温弯折实验的夹具
- 下一篇:蛇簧联轴器力学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