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5427.2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3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克;庞威;张怡;杨占林;叶双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00 | 分类号: | F0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发动机 增压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
背景技术
增压器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以达到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目的。
增压器通常是布置在直列立式发动机缸盖的排气侧,因一些汽车的发动机舱高度有限,无法布置立式发动机。为了降低整机高度,可以将发动机改为卧式倾斜布置,发动机卧式倾斜时增压器如果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的排气侧会使发动机的总宽度大大增加,而整车发动机舱宽度有限会导致发动机无法布置。
因此需要将增压器布置到卧式发动机后端,而当后置增压器布置在高位时,如图1所示,一方面排气管1需要形成弧形增长段11以将增压器2固定到缸盖21上,弧形增长段11的排气管在连接支撑增压器时会因悬臂过长容易断裂,另一方面整车发动机舱高度不能满足布置需要,因此后置增压器需要布置在低位。后置增压器需要布置在低位又带来增压器回油口的回油角度过小、回油高度落差不足导致增压器回油除气效果不佳,及回油不畅而引发漏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增压器布置到卧式发动机后端低位、便于整车发动机空间布置,且增压器回油除气效果好,回油顺畅的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包括:
缸体;
缸盖,盖设在缸体顶部;
排气管,固定在缸盖上,并具有增压器安装直段;
增压器,位于卧式发动机后端,固定在增压器安装直段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压器进油口低于发动机飞轮最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压器固定在排气管的增压器安装直段末端法兰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压器通过除气回油管组件连接至缸体的油底壳进行回油、除气,除气回油管组件包括:回油管和除气管,其中,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到增压器上回收油气,另一端连接到缸体油底壳液面以下进行独立回油;除气管与回油管的连接端具有倒U形除气端头,另一端连接到缸体油底壳液面以上进行独立除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结构简单合理,通过直段的排气管将增压器固定在缸盖上,使得直段排气管支撑增压器悬臂短,可以有效的固定及支撑增压器,避免排气管独立支撑增压器容易断裂的问题;且直段排气管将增压器与发动机缸盖进行后置连接,后置增压器可以减少卧式发动机的发动机总宽度,直段排气管固定增压器连接可以降低发动机总高度;另外,增压器除气回油管组件一端连接到增压器上回收油气,另一端分流成出独立的除气管,连接到缸体进行独立除气,使得增压器回油除气效果好,回油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的增压器与排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的主视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卧式发动机增压器集成的增压器与排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气管,11-弧形增长段,2-增压器,21-缸盖,3-缸体,4-缸盖,5-排气管,51-直段,6-增压器,61-回油管,62-除气管,63-独立回油口,64-独立除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莲菜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聚丙烯酸稳泡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