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6092.6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突出 转换 vsp 观测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根据勘探目的层的物性参数,求解Zoeppritz方程,获得目的层的P波反射系数和PSV波反射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按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目的层的P波的有效入射角度θP1-θP2和PSV波的有效入射角度θS1-θS2;
(2)按勘探任务和VSP采集设备的情况,确定井中检波器的摆放深度和间距;
(3)针对每个CCP面元,按任务要求的叠加次数,进行PSV波的接收点-CCP-炮点方向的射线追踪计算,并统计入射角在PSV波有效入射角度θS1-θS2内的炮点位置,生成PSV波炮点位置密度图;
(4)根据步骤(3)得到的PSV波炮点位置密度图,确定PSV波的炮点密度和炮点排列方式,即为PSV波炮线排列;
(5)针对每个CRP面元,按任务要求的叠加次数,进行P波的接收点-CRP-炮点方向的射线追踪计算,并统计入射角在P波有效入射角度θP1-θP2内的炮点位置,生成P波炮点位置密度图;
(6)根据步骤(5)得到的P波炮点位置密度图,在步骤(4)得到的PSV波的炮点密度和炮点排列方式的基础上,确定P波补充炮的炮点密度和炮点排列方式,即为P波补充炮线排列;
(7)步骤(4)得到的PSV波炮线排列和步骤(6)得到的P波补充炮线排列,以及步骤(2)得到的接收排列方式构成最终的VSP观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物性参数包括目的层上下介质的密度和纵横波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按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目的层的有效入射角度是这样实现的:
P波的有效入射角度是这样确定的:
确定出P波反射系数与入射角关系曲线上,反射系数下降到最高点的65%时的零界点,反射系数高于该值的范围对应的角度就定为P波的有效入射角度θP1-θP2;
PSV波的有效入射角度是这样确定的:
确定出PSV波反射系数与入射角关系曲线上,反射系数下降到最高点的80%时的零界点,反射系数高于该值的范围对应的角度就定为PSV波的有效入射角度θS1-θS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PSV波的炮点数确定为工区总炮数的60%;炮线距为常规炮线距的二分之一,炮间距的确定按公式:炮间距=总炮数X60%/总的炮线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于PSV炮点位置密度图中已经包含的炮点,不再重复统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突出转换波的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P波补充炮点数和步骤(4)中确定的PSV波的炮点数之和小于等于工区总炮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60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