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机的供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7595.5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的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品、饮料、烟草、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发展很快,对凹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截至2000年凹印在印刷业中所占份额约为10%;包装印刷中,凹印所占份额为19%,主要集中在软包装材料印刷和纸容器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印刷则几乎全部采用凹印。
印刷机的主要结构均由给纸、给墨、印刷、烘干、收纸5个部分组成,其中,其中,输墨装置又可为直接供墨式、间接供墨式和循环供墨式输墨装置,直接供墨式存在印刷速度不能快,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间接供墨式存在印版滚筒着墨效果不好,油墨粘度变化大,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而循环供墨式输墨装置具有更为优良的供墨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印品色度一致,可避免油墨起皮的印刷机的供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刷机的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与喷墨管连接,所述喷墨管的一端邻近于印版滚筒的一侧,喷墨管的另一端与电动墨泵连接,所述印版滚筒的下端设有油墨装置,所述油墨装置包括墨槽和油墨刮板,墨槽位于所述印版滚筒的下端,所述墨槽与设置在所述油墨箱内的过滤装置相连通,所述油墨刮板包括刮板本体,在刮板本体的侧部设有一长槽,在刮板本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长槽相通的螺孔,在长槽内插设有弹性刮片,螺丝穿设在螺孔内且与弹性刮片相抵,所述弹性刮片与印版滚筒的一侧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弹性刮片更换方便,可降低印刷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本发明的供墨装置设计合理,提供的油墨粘度稳定,着墨效果好,可保证印品色度一致,避免了油墨容易起皮的缺陷;油墨装置设置合理,可保证滚筒图像区的精确载墨量,使非图像区保留最少墨量,确保了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油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刮板本体与弹性刮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印刷机的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箱3,所述油墨箱3与喷墨管5连接,所述喷墨管5的一端邻近于印版滚筒6的一侧,喷墨管5的另一端与电动墨泵4连接,所述印版滚筒6的下端设有油墨装置1,所述油墨装置1包括墨槽和油墨刮板,墨槽位于所述印版滚筒6的下端,所述墨槽与设置在所述油墨箱3内的过滤装置2相连通,所述油墨刮板包括刮板本体11,在刮板本体11的侧部设有一长槽13,在刮板本体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长槽13相通的螺孔14,在长槽13内插设有弹性刮片12,螺丝15穿设在螺孔14内且与弹性刮片12相抵,所述弹性刮片12与印版滚筒6的一侧相接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釆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器架构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3D打印制作立体发光字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