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7935.4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00;A61P1/14;A61P29/0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不和 胁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胁痛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引起胁痛的原因甚多,涉及疾病种类也较广,有突然而发者,有缓缓而作者,除胁痛的主症外,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及脉舌可辨。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从中医理论来讲,肝所居之处在胁下,其经脉布于胁肋,若肝失条达之性,最易克脾犯胃,则成胁痛之症,并常伴有腹胀、泄泻、嗳气、呕恶纳差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止痛药物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疏肝解郁,益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柴胡12—15份,白术16—20份,茯苓24—30份,白芍药15—20份,炒川楝子4—6份,大黄3—5份,香附12—15份,青皮9—12份,三棱12—15份,桂枝15—20份,牡丹皮8—10份,枳实15—20份,甘草3—5份,牛夕12—15份,薏苡25—30份,车前子15—20份,熟地黄25—30份,山茱萸12—15份,薯蓣15—20份,杜仲12—15份,土鳖虫8—10份,蜈蚣1条,桃仁8—10份,附子8—10份,益母草25—30份,莪术12—15份,延胡索8—12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发明所采用的柴胡具有疏肝利胆、疏气解郁的功效;采用的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的功效;采用的茯苓具有益脾和胃的功效;采用的白芍药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炒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气的功效;采用的大黄具有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采用的香附具有理气解郁的功效;采用的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采用的三棱具有消积止痛的功效;采用的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的功效;采用的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采用的枳实具有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的功效,对脾郁结不能运化疗效显著,为血分中之气药;采用的甘草具有保肝解毒、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牛夕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的功效;采用的薏苡具有温中散寒、补益气血功能;采用的车前子具有渗湿止泻、祛痰的功效;采用的熟地黄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采用的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的功效;采用的薯蓣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采用的杜仲具有补益肝肾、理气补血的功效;采用的土鳖虫归肝经,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的功效;采用的蜈蚣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采用的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的功效;采用的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消水的功效;采用的莪术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采用的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 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丁某,男,1947年出生, 60岁时,两侧胁肋部开始疼痛,且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无器质性病变,疼痛持续1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后,症状全消,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丽,未经孙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重型AMT车辆道路负载估计的档位决策方法
- 下一篇:玉米高产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