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8391.3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默;韩成祥;谷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电池 短路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已逐渐应用到电动汽车行业,因此,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大多数铝壳电池生产厂家采用常态化测短路的方式,即在电池制作完成后,直接测试电池正负极、正极与铝壳、负极与铝壳是否短路,这种方式能测出短路接触面积较大的电池,但是对于内部短路接触面积较小或经过紧密挤压才能体现的微短路电池却很难测试出来。
虽然在化成分容、静置等工序能够发现部分微短路电池,但是在后续的电池成组串并联过程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短路异常电池出现,主要原因为单只电池从并联组包、模块入箱到完成整车电池组的过程中,电池由自由态过渡到排列紧密的串并联挤压态,原本在自由态下微接触的异常点逐渐变成彻底的接触短路点,可能引起电池模块燃烧、胀气、自放电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装置。
对于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的方形铝壳电池安置在一被围合的腔体内,电池端子朝上;
(2)向方形铝壳电池的侧面施加一均匀的挤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即保持方形铝壳电池受挤压状态不变;
(3)在方形铝壳电池被挤压的状态下对所述方形铝壳电池进行短路检测;
(4)对发生短路的方形铝壳电池作上标记后取出,按上述步骤(1)-(3)对下一组电池进行短路检测。
对于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座、推板、气缸、电磁阀、压缩空气供气管道;机座设有容纳电池组的空间,推板通过连杆与气缸连接;气缸通过空气管道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与压缩空气供气管道连接;由压缩空气推动气缸带动推板挤压机座上的电池组。
作为优选,还包括气压表;气压表与电磁阀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脚踏板;脚踏板与电磁阀连接且控制电磁阀的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模拟电池使用中的受挤压状态,在电池受挤压状态下检测电池短路,可以挑选出包括微短路在内的不良电池,提高了电池质量,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短路检测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为气源,可根据测试条件的需要调节气压大小,进而改变挤压力的大小,可用于测试不同程度的挤压状态下电池的短路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挤压板,3-连杆,4-气缸,5-电磁阀,6-气压表,7-脚踏板,8-空气管道,9-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一种方形铝壳电池短路检测装置,机座上设有一长方形的电池腔1,电池腔1内有挤压板2,挤压板2通过可伸缩的连杆3连接到气缸4,气缸4通过空气管道8与电磁阀5连接,电磁阀5与供气管道9连接,供气管道9的压缩空气进气口安装有气压表6,脚踏板7控制电磁阀5的运行。
短路检测方法:
对方形铝壳电池进行短路检测时,先将待测电池从电池腔1的上方开口处放入并排列整齐,踩下脚踏板7使电磁阀5接通,气缸4运行,连杆3推动挤压板2向待测电池的一侧移动并接触待测电池的侧面,并逐步挤压待测电池直至设定的压力时即保持电池受挤压状态不变,然后用短路测试仪对待测电池进行短路测试。
对机座上电池腔的材质要求耐磨且硬度够强,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不易变形;挤压板2的截面积略大于铝壳电池的侧面面积,以保证电池被挤压时受力均匀,而且挤压板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换,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型号的电池测试需求。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