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反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9030.0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8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端桥;张德敏;李宝森;李守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晨阳光(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 代理人: | 叶万东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设备 反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特别是一种具有光反射装置的光伏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现今新能源技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光照充足的地方纷纷建立了大瓦数的光伏发电站,藉由大量太阳光的照射转换出更多的电力,然而,在目前技术中,实际应用上的光伏发电光转换效率仅维持在12%~18%左右,但单位面积的光伏发电成本却很高,使得光伏发电因成本问题而失去了与常规能源的经济竞争优势;因此,有需多光伏面板的厂商投入大量的研发,想藉由光伏面板的原料或制造工艺提高光伏面板的光转换效率,但至今在应用上仍无法突破20%光转换效率的门槛。
此外,由于太阳每天的位置都不同,特别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会产生偏移,使得原本设置好的光伏发电设备无法完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而降低发电的效率。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利用率已经成为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反射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包含有光接收板,光反射装置包含底座、支架及多块反射板,各反射板分别具有反射平面,各反射板沿纵向相互连接,且各反射平面朝向所述光接收板,同时各反射板是设置在支架上,且支架具有升降结构。
更进一步的,前述多块反射板包含第一反射板及第二反射板,第一反射板与光接收板之间具有间距,第一反射板与第二反射板夹角介于90度~180度之间。
更进一步的,多块反射板包含有第一反射板及第二反射板,第一反射板及第二反射板与水平面夹角介于10度~80度之间。
更进一步的,前述多块反射板还可包含第三反射板。
更进一步的,前述支架为多支架结构及叉型支架结构。
更进一步的,前述叉型支架结构,包含有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第一反射板与第一分支枢接,第二反射板与第二分支枢接。
更进一步的,前述升降结构设置于第二分支。
更进一步的,前述多支架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反射板与第一支架枢接,第二反射板与第二支架枢接。
更进一步的,前述升降结构设置于第二支架。
更进一步的,前述反射板材质为镜面不锈钢。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反射装置,藉由多块反射板反射光线至光接收板,使光接收板能接收更多的光线而提高光利用率。
再者,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反射装置,由于反射板枢接在支架上,因此可根据光线入射角度调整反射板与光接收板之间的夹角,藉此增加反射光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的光反射装置,由于支架具有升降结构,因此可调整反射板的高低位置,使反射板有较佳的反射位置。
此外,本发明另一个有益效果是,由于光伏发电装置的光接收板面向光反射装置,在大规模的光伏发电设备环境中,光反射装置相当于设置在两个光伏发电设备之间,能够有效提高抗风压的能力,增加光伏发电设备的稳定性与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升降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叉型支架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叉型支架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叉型支架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装折射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装顶端反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在大规模光伏发电设备环境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
光伏发电设备 100
光接收板 10
顶端反射平面 11
光反射装置 200
底座 21
支架 22
多支架结构 221
第一支架 2211
第二支架 2212
叉型支架结构 222
主干 2220
第一分支 2221
第二分支 2222
反射板 23
第一反射板 231
第二反射板 232
第三反射板 233
枢接结构 30
转轴结构 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晨阳光(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晨阳光(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9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