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9467.4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倪纪恒;付为国;毛罕平;高建民;陈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31/00;A01C1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移栽 机取苗 成功率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是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育苗方法。属于设施园艺栽培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世界各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领域。
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是一种适合工厂穴盘苗生产的育苗移栽方式,与常规育苗移栽方式相比,成本可降低25%~40%,具有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缓苗快,病虫害少,机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时,节约能源、种子和育苗场地,便于大规模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各种优点。该技术代表了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方向,受到了种植业者的欢迎。
目前移栽机移栽取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损伤苗、取苗成功率不高,大约为70%。影响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有基质松紧度、基质类型、苗的生长状况和基质含水率。理想的移栽苗应该是地上部矮小,根系发达且与基质紧紧缠结。地上部矮小,这样在移栽时取苗部件不易损伤地上部,根系发达且与基质紧紧缠结,易于取苗部件取苗。签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育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移栽机的取苗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育苗方法,有效提高移栽机的取苗成功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依据温室水分对温室作物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穴盘的每个穴孔的四周钻直径0.5为cm的小洞4个,所述小洞中心部位距穴盘顶部为2.2-2.5cm;将穴盘底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步骤二,育苗基质的配制与播种;
步骤三,育苗期间温度、水分和肥料的控制;
步骤四,移栽前的准备:当穴盘苗生长至1叶1心时,即1片真叶、另外一片真叶露出0.5cm时;开始移栽,移栽前1.5-2小时将穴盘放置于充满水的盆中,水面具穴盘顶部1.5cm,放置时间为2.5-3分钟;浸泡完毕后放置于移栽机上,开始移栽。
所述的育苗基质的配制与播种具体为:
选取蛭石和营养土依1:3的体积比混合后,浇水至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得混合育苗基质;
将浇水后的混合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压实;将作物种子播种于穴盘中,上面覆盖厚度约为1mm的干土;然后覆盖塑料薄膜;等种子发芽后,揭开塑料薄膜。
所述的育苗期间温度、水分和肥料的控制具体为:
每隔2天,将穴盘放置于装满水的盆中,水面位置为距穴盘顶部1.5cm,每次放置时间为30秒;
育苗期间温度控制在白天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
在子叶展开后,每隔3天,喷洒浓度为0.5%硝酸钾,每次喷洒量为每穴盘80-120ml,喷洒时间为上午8:00前后半小时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旱长根、水长苗,以及根系具有主动向水分含量高的地方生长的生长特性,使作物幼苗在基质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根系优先生长。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调控基质水分,使作物幼苗在基质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刺激根系生长,降低地上部生长量。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健壮的移栽苗,同时兼顾了移栽苗的农机适应性,可有效提高移栽机的取苗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将穴盘底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穴孔中部钻4个直径为0.5cm的小孔的穴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温室黄瓜育苗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一种提供提高移栽机取苗成功率的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穴盘的前处理
将穴盘底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穴孔中部钻4个直径为0.5cm的小孔,如图1所示。
育苗基质的配制和及播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9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矢量调制器
- 下一篇:AFDX交换机终端协议栈结构及其数据收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