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测量定孔隙率筛选岩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0401.7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唐亮;李建林;郭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测量 孔隙率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测量定孔隙率筛选岩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的许多性质如强度、吸水性、抗惨性、抗冻性、导热性、吸声性等都与岩石构造的疏密程度有很大关系,除决定于孔隙率的大小以外,还与孔隙的构造特征(包括孔隙、是否连通、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另外,研究表明岩石的孔隙率严重地影响着孔隙圆盘模型的破坏状态,孔隙率较小时圆盘以拉伸破坏为主,孔隙率增大时出现拉伸和剪切共同作用的破坏方式。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圆盘模型的抗拉强度呈指数递减的趋势;随着孔径分布控制参数的减小,圆盘劈裂破坏区域增大且更加分散。当孔隙率较小时孔径分布对抗拉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空间位置的改变对圆盘破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裂纹产生的位置上,没有改变圆盘的破裂方式和裂纹的数目,对圆盘抗拉强度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现阶段对岩样的无损检测主要采用超声波检测,声发射等方式,但是这类手段均不能简单直观的反映出岩样的空隙率差异,对岩样孔隙率筛选的手段,多是通过破坏性试验来测定部分岩样的孔隙率,以此来推断其余岩样的孔隙率。但是岩石作为一种离散型较大的物质,该方式并不精确,甚至可能出现很大差异,如何保证岩样在筛选过程中无物理、化学性等损伤,在筛选后能继续用于其他实验项目中,是当前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测量定孔隙率筛选岩样的方法,通过本方法可筛选出具有同一孔隙率范围岩样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过测量定孔隙率筛选岩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待测筛选岩样若干,用磨刀石将待滴定面磨平,然后去除表面碎屑,滴定点选取岩样上下端面各一个,侧面上选3-4个;
步骤2)将色素与水混合于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滴定溶液;
步骤3)将处理好的岩样放入滴定装置中进行固定,抽取滴定溶液,后向每个毛细管定量注入滴定溶液,将注入溶液后的毛细管插入到滴定装置的孔洞中,使毛细滴管下部与岩样切片刚好接触,开始滴定并计时;
步骤4)待所有毛细滴管内液面降低为零后,停止计时并取出岩样,利用千分尺或放置于岩样上带有刻度的硫酸纸记录滴定半径;
步骤5)将所有测得数据进行整理,每个岩样两个端面及侧面滴定半径取平均值,若同一岩样多点滴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值偏差大于15%,则可认为该岩样试件均匀性较差,该岩样应从筛选分组予以中剔除;若同一岩样多点滴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值差异性小于15%,得到其平均值,将其与另一检测岩样的该平均值对比,若差异小于5%,则将两个岩样分为一组,通过此种方式比较不同岩样的三个滴定参数值,进而筛选出不同孔隙率岩样。
各测定步骤在室内温度20-23℃的环境中完成。
所述的滴定溶液是采用以体积比计色素:水=1:500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过测量定孔隙率筛选岩样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法为无损检测,筛选过程中无需破坏试样,而一般的孔隙率检测技术通常要损坏试件。
2、本方法可对岩样进行多点测试,全面反映岩样的性质。
3、本方法可定量对同一岩样上的孔隙分布不均匀性进行描述,原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分成一组的岩样中,有可能测试得到完全不同的力学参数值,原因之一是因为岩样自身孔隙分布不均匀。采用本技术可以定量对岩样孔隙分布不均匀性,可以定量描述两不同试件的孔隙率差异,从而使岩样的分组更精细,分到同一组别的岩样力学参数值差异性更小。
4、本方法筛选检测费用低廉,无需高成本仪器和工具,检测方式简单,尤其对于孔隙率差异较大的岩体检测结果具有非常直观的表现性,区分度很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滴定位置示意图,图中a为上端面滴定,b为下端面滴定,c为侧面滴定。
图2为利用硫酸纸测定滴定扩散半径示意图。
图3为孔隙率和滴定扩散半径关系图。
图4为孔隙率与滴定扩散稳定时间关系图。
图5为孔隙率与滴定扩散速率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检测器材准备:温度计、湿度计、石灰、计时器、毛细滴管、微升注射器、红色素、纯净水、滴定固定装置、烧杯、待检测岩样、磨刀石、电吹风、测半径硫酸纸。
二、测定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0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