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载波通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0619.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7 | 代理人: | 范钦正 |
地址: | 5203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载波 通讯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通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正玄载波上升和下降区间都传输数据的电力线载波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迅是一种通过现有电力线进行模似或数字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由于通信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已有的电力线路网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电力表抄表、灯具控制等等,电力线载波通迅产品一般设计上都包含有中央控制模块,同步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电源模块,外部接口模块等,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06101A的记载,其中公开通过倍压单元和分别单元分别对从电力线上加载的数据信号进行依次的幅度翻倍放大、分压处理,从而将大部分的干扰信号清除,从而提高通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其抗干扰能力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固定性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电路,它相比现有的同类产品中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利用载波的上升与下降区间制定数据传输起始和停止位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及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中央控制电路(1),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信号接收电路(3),信号发射电路(4),电源处理电路(5),外部功能接口电路(6)基础上,其特点是有全桥整流电路(7),全桥整流电路(7)是由四个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全桥整流电路(7)的载波信号接入端与AC电力线接口CN2相连接,全桥整流电路(7)的载波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的输入端、电源处理电路(5)的输入端、信号发射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接,载波信号通过全桥整流电路(7)全桥整流后输出到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对载波信号处理后从SI端输出幅值符合中央控制电路(1)要求的载波信号到中央控制电路(1),中央控制电路(1)根据载波信号上升阶段为传输数据起始位及下降阶段为传输数据停止位来制定数据传输的PPM,然后中央控制电路(1)输出传输数据到信号发射电路(4),信号发射电路(4)处理后再经过全桥整流电路(7)到CN2接口上传到电力线。
以上所述的中央控制电路(1)由电阻R11、R12,晶振CY1,电容C9、C10、集成电路IC3组成,电阻R11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IC3的4脚;晶振CY1与电阻R12并联在IC3的18脚与17脚之间;电容C9的一端接IC3的18脚,另一端接地;电容10的一端接IC3的17脚,另一端接地;IC3的20脚为数据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电路(3)的数据输出端DI相连接;IC3的7脚为数据传送输出端并且与信号发射电路(4)的数据输入端DO相连接;IC3的19脚为载波信号输入端并且与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载波信号输出端SI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同步信号处理电路(2)是由电阻R1、R2、R3、R4、R5组成,电阻R1、R2、R3、R4串联后一端接全桥整流电路(7)中二极管D3、D4的负极,另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及中央控制电路(1)中IC3的19脚,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3)由二极管D7、D8,电阻R8、R13、R14,电容C11、C12、C13,BAV99管B1,电感L3、L4组成,二极管D7、D8的正极分别与AC连接端口CN2的两脚连接;电容C11和电感L3串联后电容C11的一端与二极管D7、D8的负极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3的一端与BAV99管B1的3脚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与电容C11并联;电容C12和电感L4并联后一端与BAV99管B1的3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14和电容C13并联后一端接BAV99管B1的1脚和2,并且与中央控制电路(1)中IC3的20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发射电路(4)是由二极管D6,电感L2,电容C6、C14,电阻R9、R10,场效应管Q1组成,二极管D6正极与全桥整流电路(7)的二极管D3、D4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电容C6并联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电阻R9并联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电阻R10与电容C14并联后一端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1)中IC3的7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0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条复洗机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阔幅提花家纺面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