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衬芯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3301.X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6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阿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名古屋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B07C5/3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4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检测衬芯中心孔是否通畅的衬芯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汽车刹车制动系统的衬芯,该衬芯设有一中心通孔,该通孔是否通畅对油路的畅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在生产该衬芯时,需要检测其中心通孔是否通畅。目前,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是采用人工插试的方式进行检测,即利用人工将插针插入到衬芯的中心通孔内,如插针能顺利地插入且能从衬芯的另一端伸出,则该衬芯满足使用要求,为合格品,否则该衬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不合格品,需再次冲孔加工。
因上述检测方式为人工检测方式,存在着人工检测固有的不足:插检速度慢,导致检测效率低。如一个工人,一分钟内连续不断的以最快速度操作,一般也只能检测28个左右,而按实际情况而言,工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能一直保持最高的插检速度,而且工人也不可能长时间工作而不需要休息,故按一天正常8小时工作时间来算的话,一个工人一分钟实际能检测到的衬芯一般也就20个左右。另外因衬芯的中心通孔直径较小,只有0.5mm,而插针更细,更不易使工人能一次准确的将插针插入到中心通孔内,有时随着操作时间的延长,工人出现疲劳时,很有可能要进行好几次插设才能顺利插入到中心通孔内,严重降低了插设速度。而更为严重的是,工人在进行长时间检测后,很有可能出现眼花、疲劳的现象,导致误检、漏检的现象发生,不能保障衬芯的检测质量,而一旦出现上述状况,很有可能使中心通孔不通畅的不合格品充当合格品而使用在刹车制动系统中,而该不合格的衬芯在刹车时,则会阻断油路的供给,而使整个刹车制动系统出现故障,而不能及时制动,以出现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速度快,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能有效保障检测质量的衬芯自动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机座、控制器、减速电机、位于机座上的转盘旋转机构、安装在机座上用于将产品输送到转盘旋转机构上的输送机构、将转盘旋转机构上需检查的产品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将检测后的产品进行分类收集的收集机构,所述的输送机构、检测机构、收集机构围绕转盘旋转机构设置并按转盘旋转机构的旋转方向依序圆周排布,所述的转盘旋转机构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减速电机、输送机构、检测机构、收集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转盘旋转机构包括与减速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盘、用于支撑转盘上从输送机构旋转至收集机构处的产品的托板,所述的转盘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且用于容置产品的通孔,所述的托板位于转盘的通孔的正下方且通过安装杆安装在机座上。
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通过振动而输出产品的振动盆、将从振动盆输出的产品输入至转盘的通孔内的终输管,所述的振动盆经第一支架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终输管经第二支架安装在机座上且通过输送管与振动盆的输出口连接。
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气缸、检测感应器和第一到位感应器,所述的气缸通过缸架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可插入位于转盘通孔内的产品的中心通孔中的插针,所述的检测感应器安装在缸架上用以感应插针是否插入到位,所述的第一到位感应器安装在缸架上用以感应转盘通孔内的产品是否旋转至插针正下方,所述的检测感应器和第一到位感应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的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推动气缸、置于机座上的合格品收集盒和不合格品收集盒、通过第三支架安装在机座上用于感应转盘通孔内的合格或不合格产品是否到达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收集盒收集处的第二到位感应器、通过第四支架安装在基座上用于感应转盘通孔内的产品是否 顺利卸料的卸料感应器,所述的第二到位感应器靠近检测机构设置,所述的托板由固定托板和移动托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托板用于支撑从检测机构到第二到位感应器处的转盘通孔内的产品,所述的移动托板用于支撑从第二到位感应器到远离检测机构设置的合格或不合格收集盒处的转盘通孔内的产品,所述的推动气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输出端与移动托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到位感应器、卸料感应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的推动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名古屋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名古屋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3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镜片折射率近似的涂层材料
- 下一篇:低信噪比区浅层波阻抗界面静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