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光物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84851.3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纬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江葳 |
地址: | 中国台湾宜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 物品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得反光膜制造反光物品,尤其是具有高反射性的反光布料的方法,其可依据需求显现不同的颜色。
背景技术
传统上欲制备反光物品,大多是在物体的表面以反光剂或萤光粉等加以直接喷涂,其为反光剂本身化学颜料鲜艳色彩的呈现,或者为萤光粉化学特性的发挥,使得肉眼可见一极具显耀的彩度,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反光效果”。然而所述反光剂等颜料是因加入粘着剂、硬化剂而达附着于物品表面,所喷覆的剂料呈厚度无法均布的情形。而反光物质其材料为软质的胶层、漆层,在长期使用下因反复擦拭等磨损性,将造成所述反光剂层的褪去,且反光剂层因经常暴露于阳光、水份等之下,也将逐渐褪色或变质,造成反光效果衰退,因此该种反光物品具有功效稳定性无法持久维护的缺点。
另外,工业上还利用比较细小的玻璃珠来制造反光物体的反光面。随着合成树脂和各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市场上已存在一些运用玻璃微珠、合成树脂、带有金属的薄膜、涂层技术等所研制的反光薄膜。反光织物则是随着合成树脂、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定向反光薄膜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反光织物作为安全功能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环卫、公安等特殊行业户外工作人员夜间作业的工作装。当其穿着和携带反光材料的人员在夜间工作或行走时,由于其回归反射(retroreflective)的功能使驾驶员在远距离即可发现目标,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一般人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夜间活动,因此在其服装、鞋帽、包、雨具等加上反光布,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反光布提高安全性的程度以其反光强度衡量,反光强度越高,醒目效果越好,驾驶员发现目标的距离越远。此外,作为服装服饰用的安全功能性反光布除了要求具有较高的反光强度外,还必须保证穿着的要求如耐洗、耐磨、防水等特性。
常规的反光物品的制作法,如图1所示,大体上是通过银浆2加上胶液掺杂混合后,再涂布于所欲覆层的基板1上(如布、纸、塑料皮等),然后直接将玻璃微珠3涂撒于粘性的胶液上即完成。然而,常规的反光物品只能呈现银色的效果。
因此,寻求一种能有效反射不同色彩的反光物品,并同时具耐洗、耐磨、防水等特性,并且具有制备成本低,可应用在各式各样的基板(特别是织品)的功能,仍为现今产业所期盼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反光膜的方法,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第一基板,并在其上形成可释放粘合剂层;
(b)在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上施加反光微粒,其中所述反光微粒的部分体积是埋在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内;
(c)在所述反光微粒和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上施加颜料;
(d)移除部分色料,使所述颜料并未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微粒;和
(e)在所述颜料和所述反光微粒上形成反射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反光物品的方法,其除包括上述(a)-(e)步骤外,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f)提供第二基板,并使步骤(e)所得所述反射层通过热熔胶贴合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和
(g)将所述第一基板从可释放粘合剂层上去除。
依据本发明所制得的反光物品,在入射光光源微弱的时候,可呈现所使用颜料的颜色,当强光源入射时,仍发挥高亮度银色反光的效果,并在周边余光显现颜料颜色。本发明的反光物品其利用高折射回归反射原理,有良好的反射性能,尤其在夜间,所述反光物品能够发挥高能见度,同时突破传统反光死角,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下看到反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常规的反光物品。
图2为本发明反光物品的例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步骤现参考所附图2进一步说明如下:首先提供第一基板6,并在其上形成可释放粘合剂层5;将反光微粒3施加在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5上,其中所述反光微粒3的部分体积埋在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5内;在所述反光微粒3和所述可释放粘合剂层5上施加颜料形成一颜料层;移除部分色料,使所述颜料层4并未完全覆盖所述反光微粒3;在所述颜料层4和所述反光微粒3上形成反射层2;提供第二基板1,并使所述反射层2通过热熔胶贴合在所述第二基板1上;和将所述第一基板6从可释放粘合剂层上去除。
适用于本发明第一基板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聚酯,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纸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纬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京纬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4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