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豆根组培苗专用初代培养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6772.6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振忠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9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豆根 组培苗 专用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初代培养基,具体涉及一种山豆根组织培养育苗的专用初代培养基,属于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豆根,拉丁名为: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也叫广豆根、南豆根,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植物越南槐,属于野生药材,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秋季采挖,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喘满热咳、肝炎、便秘、黄疸、下痢、疥癣及蚊、虫叮咬等,植物形态为灌木,高1~2米,野生山豆根生于石灰岩山地或岩石缝中,主产广西,云南和贵州也有分布,但产量较小。
山豆根的药用部位是根系和根茎,除了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使用外,医药工业还以山豆根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咽喉肿痛的片剂以及抗肿的中成药,因此山豆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山豆根的地域分布范围相当有限,常零星生长于石山岩缝之中,在自然条件下,山豆根开花结荚期的病虫害严重、种子成熟时容易自然脱落,因此自然繁殖系数极低,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大量采挖野生山豆根资源,致使野生山豆根资源濒临灭绝,为满足需要,人们不得不发展人工繁育技术,这就需要解决山豆根育苗问题,开展组织培养育苗无凝是最有效的山豆根育苗方法,而组织培养育苗最关键是配好培养基,培养基包括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其中初代培养基的作用是使无菌苗诱导出丛生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豆根组培苗专用的初代培养基,提高山豆根组织培养丛生芽诱导率,确保山豆根组织培养育苗获得成效。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山豆根组培苗专用初代培养基,该初代培养基是含有浓度为1.5~2.4 mg/L的苄基嘌呤(BA)和浓度为0.1~0.3mg/L的奈乙酸(NAA)的MS培养基,也就是说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然后向MS基础培养基添加浓度为1.5~2.4 mg/L的苄基嘌呤(BA)和浓度为0.1~0.3mg/L的奈乙酸(NAA),其中苄基嘌呤(BA)的优选浓度为2.0mg/L,奈乙酸(NAA)的优选浓度为0.2mg/L,同时加入2%的蔗糖和0.5%的琼脂,培养基温度保持24℃~26℃,PH值5.9~6.2,光照1600~1900Lx,每天12小时。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山豆根组织培养专用初代培养基,可使山豆根无菌苗形成丛生芽,丛生芽诱导率达62%~83%,而且取材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事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含有不同激素的初代培养基培养山豆根无菌苗的实验。
将山豆根种子置于0.2%升汞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浸洗5次,每次浸洗3分钟,然后将种子播种于培养基,在室内自然散射光照下培养,即得到山豆根无菌苗。
当山豆根无菌苗长至5~6厘米后,切取上部2.6~2.9厘米长的顶芽茎段,分别接入编号为①②③的初代培养基,培养28天后即有丛生芽形成,计算出不同的初代培养基,丛生芽诱导率也不同,结果如下表。可见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浓度是决定丛生芽形成的因素,BA和NAA用量偏高未必有利于丛生芽 的形成。
附表:不同激素浓度的初代培养基及其丛生芽诱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振忠,未经黄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6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